□ 叶有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贯彻落实“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坚持不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强化职能定位建设,打造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对党校最基本的要求,强化党校职能定位,站稳政治立场。一是要坚持党校姓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党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要增强看齐意识,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及时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纳入教学科研计划。三是要服务党委决策,主动接受党委领导、及时回应党委需求,增强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四是要树立底线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勇于和不良思潮作斗争,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党校课堂有纪律。
强化主业主课建设,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培训队伍。《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市(地)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这就要求党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主课主业来定位,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聚焦、集中优势资源,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学科建设,提升党校教师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能力,使党校真正成为党领导下的理论力量和教学队伍。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培养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党校工作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来教育培训干部,着力于建设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能力过硬、政治素养优良的干部队伍,旗帜鲜明拥护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指示,不折不扣落实党的部署,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干部队伍政治过硬、对党忠诚。
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校教学布局应当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广大干部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到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深刻认识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强化党性教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校要把党性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规法纪,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质量干部队伍,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学好党章党规党纪。引导学员认真学习《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着力引导学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二是学习先进典型。通过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各条战线优秀干部的模范事迹,身边先进模范人物来现身说法,使学员受到教育。三是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反面典型案例教学、让反面典型人物现场警示教学、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方式,把一些反面典型跌入违纪违法泥坑的教训给大家说说透,让大家引为镜鉴、自觉自律,引导广大干部树牢底线思维,敬畏纪律,守住底线,防微杜渐。
强化专业能力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能力包含七种能力,包括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新时代新征程,对干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学习提高。自身要加强学习。针对知识“短板”、能力空白、经验盲区,精准化学习,提高专业化能力,做学有专长的实干者,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二要教育培训。大力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公共安全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专题培训。三要实践锻炼。注重运用案例加强实战化培训,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