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石自力 王雅楠) 地处黔桂交界的从江县斗里镇是一个苗、侗、瑶、壮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接边小镇。自黔桂两省(区)三县毗邻乡镇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联谊会召开以来,该镇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探索民族团结与乡村文明新风尚结合的工作路子,取得良好成效。
苗歌侗戏唱响文明新风。斗里镇结合新时代文明新风开展工作实际,组织扶持民间文艺队伍开展文化活动宣传文明新风,引导鼓励歌师、戏师等非遗文化传承人积极创作群众易学易唱、喜闻乐见的苗歌、侗歌、侗戏等新作品,把新时代文明新风内容融入新创作品中。通过歌曲戏剧宣传文明新风尚,歌颂美好新生活,感恩新时代,使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能“听得懂”“喜欢听”,“落地、生根、见效”,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指尖刺绣描绘文明新景。苗族刺绣是斗里镇有名的非遗代表项目,马安村更是远近闻名的刺绣村。近年来,斗里镇把借助刺绣产品作为拓展宣传文明新风的新阵地的一项工作措施,引导村里的绣娘在创新产品种类、花样的基础上,把新时代文明新风元素融入民族服饰、背带、绣花鞋等刺绣产品中。她们新创的刺绣产品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新时代文明新风元素让人赏心悦目,产品远销广西、湖南以及本省临近县市,深受消费者喜爱和好评。
民族节日奏响文明新曲。斗里镇结合省区接边村寨人文相通、习俗相近、节日众多的民族文化同根同源、共生共荣的传统历史现状,利用芦笙节、闹鱼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氛围浓厚的文化交流联谊活动,两地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谊,化解矛盾,共同开创新时代文明新风新局面。2016年,斗里镇根里村与广西良寨乡大里村利用“吃相思”举办的芦笙节赛事活动,双方友好协商化解了长达33年之久的“富培山”山地权属纠纷,受到两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