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03日

走进梦里水乡——雷屯

□ 潘银梅

雷屯,坐落在黔东南美丽的亮江河畔,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古名雷泽屯,拥有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国家荣誉。我们到达雷屯时,夕阳已挂在亮江对面的古树上,余晖把树林染成金黄的一片。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中的寨门——大明楼。大明楼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门上贴的鎏金对联“一面青山三面水天宫福地,千年古屯万年楼谁绣井乡”,激起大家的浓厚兴趣,有的说这副对联对仗不大工整,有的说平仄不是很和谐,有的说词性不是很对应等。同行的锦屏友人意味深长地笑笑说,等大家游完雷屯后,再回过头来品这副对联的味道吧。

大家有说有笑直奔亮江而去。亮江源于黎平的八舟河,全长有110公里。亮江流经雷屯,由南至北环村而去,至村前,因转了一个大湾,水流平缓,泥沙得以堆集,年长月久就形成了6个大小不一且形状奇特的沙洲,沙洲把亮江阻隔成两条清亮的小河,绕过沙洲后,又合二为一汇入亮江。

沙洲上,绿草成茵,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块镶嵌在亮江中的碧玉,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我们沿着刻有丝丝条纹的青石板,逐级而下,石阶两侧绿树成荫,其中有一棵榕树的根系,祼露葳蕤在河堤一侧,根上枝桠繁茂,直垂河岸。河里鱼儿逐波,鸭子在水中扎猛子觅食。

夕阳从树梢落下,斜照在河面上,微风拂过,一片金光闪闪。岸上的绿树倒映在河里,被金黄的夕阳染得色彩斑斓,仿佛是一幅油画。河的对面就是风景旖旎的沙洲。为了方便两岸的人们去沙洲游玩,村里的人特意在河中筑起六条水泥石墩,美其名曰“百步桥”。百步桥蜿蜒横卧河中,远远看去,像六条巨龙烘托着一块碧玉,使亮江更加雅致,更加灵动。近看,又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装扮着雷屯的四季。

踏上沙洲的青草地上,我和同行的友人兴奋得忍不住在草地上打滚,跳跃,奔跑,兴奋地摆着各种姿势照相,或者在百步桥上做出各种精怪的动作拍抖音,誓把这些美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通通定格在镜头里,永久地保存。我们的打闹,丝毫没有影响到正在沙洲草地上吃草的老牛,却惊吓到了正低头啄草的鹅。鹅见有游客靠近,便“鹅——鹅——鹅”叫唤着,展开翅膀慌忙逃遁。

玩够了,拍饱了,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信马由缰顺着村中大道漫步,两边的民居,以白墙、马头墙徽派风格的砖混结构房屋和小青瓦屋面、木质色墙面苗侗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房屋为主,房屋建筑布局整齐划一。此时暮炊袅袅,饭菜飘香,浓浓的人间烟火气,直抵人心,那是人间最温暖的味道。我早就耳闻雷屯村布有迷魂阵,外乡人进去没有向导带路会迷路的趣事,甚觉稀奇,就想走进村子深处体验“迷路”的乐趣,怎奈夜色越来越浓,只好原路返回。

游客陆陆续续离开了沙洲,热闹一天的沙洲渐渐安静下来了。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透,我们带着帐篷和防潮垫,选临河的地势平坦的草坪搭好帐篷。十几个帐篷在朦胧的夜色里,远远望去,就像雨后的草地上一夜之间长出的蘑菇,煞是好看。

搭好帐篷,夜晚烧烤宴开始了,烤肉的香味在夜色中弥漫开来。夜幕降临后,白天的热气被凉爽的晚风拂走了,一丝丝凉意袭了上来,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高涨的热情。平时大家难得一见,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大家推杯换盏推心置腹,或你一首我一首的吟诗作赋。夜宴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结束。

意犹未尽的老师们围坐在防潮垫上,侃家常、唱山歌。有友人提议每人唱一首歌,不会唱歌就背诵文言文,背古诗,有位友人一口气把《岳阳楼记》背下来了。此情此景,与30多年前我上大学时与同学围坐在校园背后麻子山上的情景极其相似,记得那时我们反复吟唱《光阴的故事 》,唱着唱着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蓦然回首已是中年,想着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不禁又一次泪盈眼眶。为了掩饰失态,我借口冷了,匆匆躲进了帐篷。友人们也陆续各自回帐休息。静静地躺着时布谷鸟洪亮的叫声,间或有其他鸟儿清脆的啼鸣,混合着亮江潺潺的水声,汇成一首旋律优美的天籁之音,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在雷屯露宿的特别礼物。

微弱的曦光挤进了帐篷,我走到外面。只见我们的帐篷上挂满了晶莹透亮的露水,沙洲草地上,嫩嫩的草尖上也都挂满亮晶晶的露珠。亮江上,笼罩着一层银白色的薄雾,雾岚缥缈,梦幻般轻拂着河面和树林,美若仙境。直到太阳从东边的树林里钻出来了,暖暖的阳光撒在亮江上时,那一层缥缈的薄雾才渐渐散去,亮江又如镜子般明净起来,小草更加嫩绿,沙洲更加明亮。

我趁大家吃早餐的时候,踏着满地的朝阳,把昨天来不及看的沙洲一一看了个遍。在一棵羸弱的树下,有一篷矮小的金櫻子绽放着洁白的花,这在一片嫩绿中简直是璀璨夺目。我停下了匆匆的脚步,俯下身深情地凝视着她。一瞬间,我读懂了她不为谁开,就为春天而来,不负流年,让岁月生香。

在另一片沙洲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这些树大多是乌桕树,当然也有少数绿柳。这些树枝桠纤细,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在一些树上挂着“雷屯,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我把思念,藏进了雷屯的水里,流到有你的地方”等誓言。这是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绿色之洲,是方圆百里的情侣网红打卡地。在沙洲一隅,有一顶帐篷安静地立在那儿,我想这或许住着三口之家, 或许住着一对小情侣。我怕我唐突的脚步惊扰了他们,于是悄悄离开。

隔江相望,亮江两岸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史料上说,明朝永乐二年,朱焕文随楚王朱桢镇守铜鼓城时被封忠勇都尉侯,负责大军的粮草保障,朱焕文选址雷屯作为屯粮之所,雷泽屯遂改名雷屯。后来楚王朱桢因靖难之役回京师而不得归,朱焕文因此留守雷屯,屯田归民。雷屯的荒地得以开垦,使雷屯成为田畴铺展,鱼肥谷丰的温婉水乡。朱焕文的后裔就是现在雷屯村的汉族人,他们与当地苗族同胞和睦相处,数百年来,互帮互助,共同守候着雷屯这块福宝之地。现在我终于读懂了雷屯村大明楼寨门前那副对联的深厚含义了,那是对雷屯历史、生态、文化最好的诠释。

从此,我的心里,就驻进了雷屯的春天。

--> 2023-06-03 1 1 黔东南日报 c218434.html 1 走进梦里水乡——雷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