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近几年,十岁“成长礼”成了每个“六一”儿童节小学生们的“保留节目”。对于这个礼节,有许多家长都很重视,他们热衷为孩子化妆造型、购买礼服、拍照留念。
家长们重视节日的仪式感,并没有错。没有了仪式,节日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孩子们的十岁“成长礼”来说,也是如此。“礼”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成长礼”,必然也就难免体现在仪式上。但不能忘记的是,“成长礼”的前缀是“成长”,没有了成长的意义在里面,“礼”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本。
所以,“成长礼”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其所出现的种种仪式,也都在于通过这样的仪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促进孩子们成长。怎样的成长礼才更有意义呢?
“这次活动基本都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组织,因为‘成长礼’就是要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有想法、有担当、有责任心。”该班班主任的看法是很正确的,通过“成长礼”,要让孩子意识到“我长大了,我能行”,这才达成了“成长礼”的意义。因此,从活动筹备、主持流程、发言撰写、节目策划都让全班同学自主完成。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更能增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情谊,让孩子心灵得到成长。
事实也是如此,许多观礼家长们表示,“感觉小朋友们真的长大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以及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这是好现象。但家长的关注点,一定不能偏移。给孩子最好的,不一定是物质的,也不一定是单纯的仪式感,而在于真正有益和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适当的重视仪式感,是有益的。但过度重视仪式感,这不仅可能让仪式感成为一种负担,加大家长的压力,形成攀比、炫耀之风,这就可能有害于孩子的成长。因此,不只“成长礼”,包括幼儿毕业礼、小学毕业礼等诸多节礼,也都需要这样的反思。
不让仪式感带偏了主题,既是家长应有的遵循,亦是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应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