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05日

台江县南宫镇:

“就地取竹”装扮美丽庭院

本报讯 (通讯员 蔡琪) “这些竹子,是我们自己家里种的,编栅栏我们自己也会,不用请人也不用买材料,这些天我们‘就地取竹’编了60个栅栏。”近日,正在台江县镇巫西村村口和大伙一起编竹栅栏的村民满一清说。在南宫镇各村各户的家门口锯竹、开片、打磨、钻孔……就是为了建设美丽庭院,村民们纷纷就地取材,各显身手。

满一清说的“就地取竹”取的正是自己家门口种的老毛竹,这种竹子在南宫镇是最常见的,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中,南宫镇立足竹资源禀赋优势就地取材,用竹龄3-5年以上的老毛竹,编制栅栏、竹篓等竹制品,既经济耐用还环保美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南宫镇南牛村村民们也用竹子编织栅栏,将庭院装扮得既干净又美观,村干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还利用空闲时间来帮助缺乏劳动力的村民,一起把庭院装扮好。

南牛村村民张炳说:“村里各家各户的庭院装扮得又好看又干净,我家虽然地方宽敞,但是孩子都出去打工了,我又上年纪了做不了重活,多亏了村里的干部,他们又帮我砍竹子又帮我安栅栏的,我家这个庭院才这么好看。”

连日来,南宫镇广大党员干部与村民一同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巧用老毛竹,将凌乱的围栏、菜地统一换成整齐划一的竹栅栏,一眼望去,整整齐齐,美不胜收。“发展美丽庭院,用这种竹子,既省去了场地建设用材问题,又为村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少花钱还能搞好庭院经济建设,可谓是一举多得。”交包村党支部书记杨子才说。

除此之外,村民们还用竹子编制箩筐、篮子、簸箕、凉席等竹制品。平时并不起眼的毛竹,经过村民富有创意的双手,制成了一排排漂亮的竹栅栏和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既实用又美观。现在,南宫镇各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是用竹栅栏进行装扮,与花草相得益彰,编织出一幅浓浓的美丽乡村画卷。

“留下绿水青山,锁住悠悠乡愁,就地取材、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彰显地方特色,这是我们的初衷。就地取竹可以促进竹产业发展与环境美化双提升,推动南宫镇庭院建设个性化、品牌化发展。”南宫镇党委组织委员潘文卓说。

据统计,目前南宫镇编织栅栏3000余个、竹制品400余件,覆盖2772名农户,发展的种植庭院面积达12715㎡,栽种的农作物涉及西红柿、南瓜、马铃薯、朝天椒、大葱等。

--> 2023-06-05 台江县南宫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18480.html 1 “就地取竹”装扮美丽庭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