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恩意) 今年以来,剑河县纪委监委综合运用谈心谈话、约谈提醒、谈话函询等多种方式,紧盯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对症“开方”,精准纠偏,筑牢党内监督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该县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共137人次,推动整改问题17个,完善9家单位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9个。
为提升监督执纪质效,该县纪委监委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10类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力度,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尚未造成不良影响的轻微问题,结合谈话对象单位行业特点、个人性格特点、岗位廉政风险点,针对性开展“面对面”谈心谈话、“发放提醒卡式”谈话、“八小时外拉家常式”谈话等,督促党员干部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中认清问题、主动整改。
“除了对个人进行批评提醒,我们还向局党组制发了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其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县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组组长介绍说,“派驻机构具有‘近距离、贴身式、常态化’的监督优势,在日常监督中,我们运用驻点式、嵌入式、下沉式等监督方式,全面了解干部思想作风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式、预警式谈心谈话,让干部充分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
为避免一谈了之,县纪委监委还注重做好整改落实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建立谈话提醒跟踪落实制度,对谈话未说清情况或谈话后未整改到位的,及时补充谈话、跟踪抽查,督促整改,对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整改流于形式的,坚决严肃追责问责。同时,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编撰发放7类2000余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警示教育读本,强化第一种形态运用效果。
此外,县纪委监委严格遵循“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促进办案流程精细化的基础上,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挽回损失等评判标准,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应容必容、能容尽容,最大限度帮助干部、挽救干部,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为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县纪委监委还通过制播廉洁文化新媒体作品、定期发送廉洁短信和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开展“政治家访”等方式,筑牢家庭廉洁风险防控的防火墙,不断增强清廉家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清廉成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鲜明底色。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组织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42场次,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1次,覆盖党员干部273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