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玉良 陈定刚) 进入小满时节以来,当地普降雨水,给“黔东粮仓”黄平县旧州镇万亩大坝的水稻移栽带来了充足水量。连日来,村民抢抓农时,翻犁田土、耕整、扯秧、运苗、栽秧等作业,田野里到处一片繁忙景象。
“这两天,正是我们做一天吃十天的大忙季节,我争取两天完成手头的活路,好去参加‘留守妇女’栽秧服务队,找点栽秧酒钱来填补家用。”在寨碧村一片忙碌的田坝里,村民龙金英信心满满地说道。
为让“黔东粮仓”装满仓,早在今年初春,旧州镇党委政府针对去冬今春久旱无雨、谷种下不了地的情况下,成立了“稻谷育秧党员技术专班”,号召全镇各村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受益群众,充分利用旧州镇水资源优势,清沟、筑堰、抽水,有效解决百姓秧地田缺水育秧问题,并为老百姓作稻谷育秧技术指导,保质保量地赶上插秧季。
“谢谢政府稻谷育秧党员专班的技术指导,恰好到小满时节,我家的秧苗就能移栽到大田了。”正在田里移栽秧苗的杨通芝高兴地告诉笔者。
争时间、抢速度,为让全镇如期完成满栽满插目标任务,该镇党委政府、妇联针对今年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多,留守老人、无劳力户和弱体群众栽秧犯愁问题,积极引导各村妇女建立“留守妇女”栽秧服务队。在帮助留守老人、无劳力户和需要帮助的人家栽秧,加快旧州镇栽秧进度的同时,她们自己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旧州万亩大坝,每年水稻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在14900吨左右,以高效优质品种为主。”旧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旧州镇水资源丰富,有氵舞 阳河、红梅河、冷水河、石板河、清水河等河作灌溉后盾,加之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地、平坦的大坝,产出的稻谷品质独特,打出来的大米老远就闻到一股清香味。”
据了解,截至目前,旧州镇水稻移栽已接近尾声,5月底将全镇水稻移栽工作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