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08日

岑巩县天马镇:

农机助阵效率高 “接茬轮作”有保障

在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稻油轮作”基地,收割机正在收割油菜籽。 (通讯员 吴啟萍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啟萍) 仲夏时节,走进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稻油轮作”基地,收割机隆隆作响,来回穿梭于成熟的油菜田里,人机协同,紧张有序地抢收油菜籽,一派繁忙景象。

“收割机效率高,这个坝区的油菜预计3天左右就能收割完,油菜收割完后,接着就要打田栽秧。”村民杨名兴说,为方便收割机作业,前期将田埂边倒伏的油菜进行收割,并对部分早熟的油菜进行人工采收,现在用收割机收割连片成熟的油菜,收割、脱粒、除杂一体化,比传统收割方式效率翻了几番。

天马镇平均海拔将近800米,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缓慢,收割机作业能弥补农忙时节人手不足的劣势。

“我算了一下,每天只需要7人左右配合1台收割机收割油菜,包括运到烤棚烘干入库,每亩油菜的采收成本在90元左右。”天马村油菜种植大户王子林细细地算着经济账,现在家家户户都处于农忙时期,务工人员稀缺,自己种植的300亩油菜,如果不采取机收的方式,不仅影响下一步打田栽秧,人工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为确保粮油安全,最大限度科学利用优质土地,天马镇各大水稻坝区全部实行秋冬季种植油菜、夏秋季种植水稻的‘接茬轮作’模式。”天马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冉光俊说,2022年种植的8350亩油菜全部收割后,2120亩水田将用于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其余水田全部种植优质稻。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从传统耕牛犁田、镰刀收割到机械化耕作是时代的进步,是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结果。天马镇5大坝区6030亩土地全部进行了集中整治,将小块的旮沓地连成了大块田地,并完善了机耕道和排灌水渠,通过党建引领,将土地流转到村级合作社,再“反租倒包”给种植主体,便于产业发展规模化实施,为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条件。

“广泛使用农机才能不误农时,天马镇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稻油轮作’是确保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天马镇党委书记吴钦明说,在农机助阵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烤烟、蔬菜、中药材、高粱等作物也能抢抓时节,进行高效轮作。

据悉,天马镇现有大型翻犁机14台、大型收割机2台、小型翻犁机5台、微耕机689台,并成立了1支农机专业服务队。大片的坝区就用大型农机,小块的田地就用小型农机,农机的使用加速了产业发展现代化,也确保了各产业之间“接茬轮作”无缝衔接。

--> 2023-06-08 岑巩县天马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18745.html 1 农机助阵效率高 “接茬轮作”有保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