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政荣 吴会师 向柏蓉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我村已成为村民们的广泛共识。”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党支部书记田嘉庄说。“只有大家都遵守了,就能杜绝大操大办、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的不良风气。”良地村文明蔚然成风,得益于龙盛坤老人的示范带动和榜样力量。
勤学奉献 志存高远
龙盛坤,男,侗族,1936年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祖祖辈辈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都在影响着年幼的龙盛坤成长。龙盛坤从小就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尊敬老人,乐于助人,打小就立下要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提高村民身体健康和文明素质的远大理想信念。1945年他就读于三穗县桐林小学,1948年以优异成绩从小学三年级跳级至五年级,后考入桐林中学,1953年顺利考进镇远高中。1956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取贵州省遵义医学院内科专业。1960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工作。龙盛坤从小学直至参加工作,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祖父辈谆谆教诲,尊师爱友,帮助同学,热心工作,文明示范,受到师生和同事们的称赞和好评。
家风为范 泽润乡里
为了照顾家人,也为更好地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解决乡亲们缺医少药就医难题,1962年龙盛坤主动申请从条件优厚的省医调至三穗县人民医院任内科医师。1967年他又毅然决然地从三穗县人民医院选择回到桐林卫生院工作,撤区并乡建镇后他回到生他、养他、育他的家乡——款场工作,这一干就是32年,直至1999年退休。在桐林、款场行医期间,他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崇尚科学,乐于助人。他用自己的知识、医术改善家乡缺医少药的条件,帮助家乡人民就近就医。他的足迹遍布桐林、款场及周边村寨,用医者仁心救助无数伤病者,成为百姓心中永远难忘的好医生。同时他积极鼓励家中晚辈奋力读书,对学习上进、成绩较好的不吝资金奖励,同时告诫族人在生活中、工作上、学习上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哪家有困难大家都要出力帮助,形成良好家风并在家族中、良地村代代传承。
模范带头 移风易俗
龙盛坤退休后在良地村老家生活,他团结族人,时常救济邻里,其家风家训,示为表率。他在世时就写下遗嘱,自己死后:一是人早晚要归土,遗体在家不能超过三晚,收拾完后及时入棺出殡;二是不要择日期、葬场,安放在原先交代的位置或是寨上茶园内;三是不要搞迷信超度,扎点花圈、多放点火炮热闹热闹即可,不必搞其他的形式,将写好的对联、遗嘱放在灵前;四是不要大请宾客、大操大办。2018年龙盛坤去世,族人们遵照遗嘱简单办理后事,未大请宾客、未请人表演、未请道士先生,但族人在其追悼会上宣读了老人“丧事简办”遗嘱。此后,良地村及寨邻亲朋们视为学习传承的典范和楷模,自发宣扬和效行龙盛坤丧事简办的良好风气。同时,其族人常以龙盛坤的感人事迹和高贵品质教育晚辈,激励晚辈。近年来,其家族中共计走出大学生10余人,研究生1人,攻读博士学位1名。
在龙盛坤老人的的影响下,族群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长幼有序、孝老爱亲、传承孝道;夫妻之间忠诚恩爱、包容接纳、责任共担、彼此扶助、相濡以沫;亲朋、邻里之间友善和睦、共同分享、守望相助。在龙盛坤族人的示范带动下,良地村及后辈们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沟通顺畅,感情深厚、亲情陪伴;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勉为民、甘于奉献,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合法经营、公平交易,重信用、守承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树立尚德守法、以义取利的义利观,传承以信笃行、以诚兴业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