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铭)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尚,西门街道坚持在宣传宣讲中凝聚共识,在文明实践中选树榜样,厚植文明乡风,汇聚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
以基层治理障夯实“文明之基”。将文明新风倡导行动与村(居)民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邻里议事会、寨管委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入户征集群众意见、召开小组“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广泛宣传,使文明新风理念根植于心。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中的积极作用,制定红白喜事报备制度,对宴请标准等进行约束,遏制滥办酒席之风,强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依托邻里议事会,在调解邻里纠纷、征集社情民意过程中传递文明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新风。
以宣传引导劲吹“文明之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以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为契机,加大对文明新风倡导行动的宣传力度。通过“五个一”宣传方式持续开展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即定期“设置一个宣传栏、召开一次宣讲会、组织一次坝坝会、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签订一份承诺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
典型选树铸造“文明之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倡导承诺书,严格执行党员操办婚丧事宜规定,以优良党风带动文明新风,争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同时注重挖掘身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通过线下宣讲会,线上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西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新风倡导行动宣传活动50余场,院坝会10余场,签订文明新风倡导承诺书800余份,发放张贴,宣传资料1000余份,推送“贵州好人”“道德模范”等示范典型3人,组织100名余名志愿者开展走访宣传816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