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尧平)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根据贵州省 2023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方案安排,6月10日,州侗学研究会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举办“传承非遗·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主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敏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宗金、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龙耀宏等州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乡村文化开拓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建立“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非物质文化,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文化策略探讨;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如何让群众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等议题进行交流。
与会专家建议,我州从江县、榕江县和黎平县侗乡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前沿阵地,流经这三县境内的都柳江是黔东南融入珠江三角洲大湾区的黄金水道,我们要在行动上真正考虑好变非遗大州为旅游大州,变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的条件优势,准备好五湖四海旅客前来侗乡旅游所需要的旅游商品。要高度认识传统手工技艺的当代文化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手工技艺不是一个个简单的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说,名录以外的手工技艺都是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的。要持续提升肇兴侗寨景区影响力,辐射周边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和产业发展。通过肇兴侗寨龙头景区的推广宣传,持续提升知名度和人气,吸引全世界游客来到肇兴侗寨感受侗族文化,再深挖周边村寨特色,定制三日游、五日游、七日游等丰富的游览路线,将周边村寨串联起来。要加大乡村旅游建设,研发设计地方特色产品对外销售。除了提升景区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外,还要加大力度开发研究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路线互相结合,产生更大经济效应,带动群众收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的传播渠道,快速形成独有IP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