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14日

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 以岑巩县为例

□ 张能秋

贵州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近期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盯紧盯牢重点领域,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关键环节监管,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为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四个最严”总要求,岑巩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然而,由于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群众无证无照从事食品加工较多,流动食品商贩屡禁不止,农药残留防范还有待加强,质量检测存在薄弱环节,工作面宽量大、点多线长,监管工作量大,城乡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对此,笔者结合岑巩县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谈几点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岑巩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近年来未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目前,全县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28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4家,食品销售单位1183家,餐饮服务单位652家,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142家,第三方网络经营平台备案4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1家。

二、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及时调整成立岑巩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均要听取食品安全专题报告,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存在困难和问题。去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食品安全工作13次,分管领导专题调研10次,对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开展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督查。二是充分发挥食药安委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完善食药安办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多次召开食药安委全体会议、食药安办工作会议,成功举办2022年州、县两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并与邻近的玉屏县开展县域间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三是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落地落实。按照国务院、省、州食药安委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的要求,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和培训会议,开展摸底调查核实现正常经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965户,其中A级主体4户(州级负责包保),B级主体22户(县四大班子分管或联系领导包保),C级主体35户,D级主体1904户。明确包保干部586人,包保干部与相应层级政府主要领导签订承诺书586份,签订完成率100%,今年来完成督导检查全覆盖。四是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邀请州市场监管部门到岑巩县开展食品监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整体素质。

(二)强化部门联动,全力守护食品安全。一是合力维护大局稳定,围绕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食品重点行业和领域,全覆盖开展安全大排查。2022年以来,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460余家次,发现隐患90条,完成整改90条,整改率100%。二是合力做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由县食安办牵头抓总,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突出问题整治,检查农村食品经营单位760余家次。开展养老院食堂联合专项检查19家次。开展特殊食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检查205家次,组织网络知识考试136家,考试合格率95.18%。开展小摊贩备案,发放备案凭证148家。三是用好监督抽检利剑,强化食品监督抽检,去年完成县级食用农产品抽检200批次,不合格5批次,检测合格率97.5%,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加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就群众关注度高的食品开展了监督抽检17批次,合格率100%。今年配合开展州级食用农产品及食品抽检15批次。四是加强反食品浪费整治,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开展“随机查餐厅”2次,办理制止餐饮浪费案件1件,制作了《反食品浪费》专题片进行广泛宣传。

(三)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一是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强化进口冷链食品(水果)排查管控,实现管辖内的风险人群核酸检测全覆盖,动员食品经营户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督促行业管辖内主体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二是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铁拳行动”“昆仑2022”“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切实加强行政、刑事处罚。2022年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5起,罚没款7.2万元;公安部门查处食品安全涉刑案件5起,行政拘留1人,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2023年已办理立案12件、结案9件,罚没款1.01万元。三是创新举措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应建62家,建成62家,完成率100%,已纳入省级平台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完成1家农贸市场、3家超市的食用农产品信息录入全省食品质量安全批发市场追溯系统。推进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食品领域抽检不合格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有序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成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公示4期,公示监督抽检结果200批次。

(四)线上线下结合,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去年来,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宣传活动32次,制作宣传展板16块,悬挂或播放宣传标语138幅,张贴食品安全宣传贴图、贴画5000余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份。开展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育课150场次,组织学校播报食品安全宣传知识300余条(次)。组织食品安全进校园食品安全知识讲座30余次,参与师生2万余人次。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预警信息10期,刊出《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等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栏80余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

(五)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全县校园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校园食品安全检查方案》,开展校园及其周边专项检查,明确时间节点和检查内容,确保全县所有学校食堂检查全覆盖。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利用开学班会、开学典礼等形式,市场监管、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进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宣讲,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培训。发挥食药安办协调职能,实行部门联动,组织教育、市场监管、卫健、消防、应急、公安6家单位成立四个检查组,抽查学校30所。开展校园食品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022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30余人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270余家次、学校食堂246家次,学校检查覆盖率100%。

(六)加强质量检测,保障农产品实现绿色发展。充分利用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式,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休耕轮作等技术改良土壤,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推广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有效防范农药残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行为,努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有72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基地巡查38家,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抽样320个,县级独立完成监督检验201个,检查种养殖基地34个。

三、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监管队伍力量薄弱。全县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工作面宽量大、点多线长,有的群众无证无照从事食品加工,监管工作量大,而基层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年龄偏大、人手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加上有的食品安全成员单位主动性不强,食品监管成为市场监督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现象。乡镇集镇实行划片区监管后,对乡镇市场食品监管不够到位。

(二)宣传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对各行业监管队伍培训不够,由于执法专业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村级食品监督员一般由村干担任,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四大行动”及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量大事多,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力不从心,许多村干缺乏责任意识。加上有的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法制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够,规范经营有差距,开展常态化食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食品监管存在风险隐患。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设备,对市场食品安全质检的能力不足;对医院、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不够,卖早点的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虽多次开展整治,但反弹性较大、屡禁不止;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依然存在,农村野生菌中毒、集中办酒席、宴请聚餐等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在农村农用车流动贩卖食品的商贩较多,流动性大,难以监管到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四)农药残留防范意识淡薄。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对农药残留防范意识不强,在养殖、种植业中一味追求高产出、低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化肥和农药使用,使土壤面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导致有的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情况,农产品上市后,加之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力量有限,检测时间过长,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食品安全“五方”责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州食品安全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属地、部门、行业、企业、社会“五方”责任,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定期研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齐抓共管机制,合力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落地落实。

(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突出问题风险防控。围绕食品安全重点区域、薄弱环节,持续推进风险监测、隐患排查、市场监管,重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制假售假、过期变质、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消除风险隐患。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常态化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强城乡流动摊贩的治理,规范市场秩序。

(三)优化队伍结构,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要加强市场食品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溯源体系,积极争取专业人才引进,加强设施设备配备,提高食品安全的科学检测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要开展监管队伍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强化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能力;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共管共治;加强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推进落实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积极营造法治、诚信经营环境。

(五)加强溯源监管,强化生产环节农残治理。要正确引导群众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预防土壤面源污染,鼓励使用有机肥、农家肥,从根本上预防农药残留,要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改进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降低检测成本,严防农药残留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坚决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单位:岑巩县人大办)

--> 2023-06-14 —— 以岑巩县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219181.html 1 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