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15日

“四大行动”火热开展 和美城乡共建共享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张燕

“屋后是青山,门前是绿水。小小的庭院,花开蝴蝶飞。文明的新风,吹过了城乡。山水画的家,美景惹人醉……”近日,由玉镯儿作词的《和美城乡》宣传曲唱响线上线下。

今年以来,我州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抓手,深入开展城镇精致管理、乡村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倡导、乡村法治教育普及四大行动,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乡”。

开展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政府是组织者、推动者,群众是主力军、受益者,更是主体力量。“四大行动”开展至今,全州各地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更涌现出一系列好经验和好做法。

全民志愿服务,传递城市美好与温度

无论日晒雨淋,每逢周五下午,黄平县妇联的巾帼志愿者们便戴上手套,拿起夹子、扫帚、铲子、垃圾袋等清理工具走上街头,对沿街路面、花坛内的烟头、纸屑、果皮等进行清扫,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

在黄平县城街道旁,随处都可以见到一群群这样的“清洁工”,在清理街道的同时,他们还向过路行人和沿街商铺逐户打招呼,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和美城乡·清洁家园”全民志愿服务活动,一言一行之间,传递着城市的美好和温度。

自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黄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启动了“和美城乡·清洁家园”全民志愿服务日活动,要求每个周五下午,全县县直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进行义务清洁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这些人都是我们单位的干部职工,自活动开展以来期期都没落下。”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英表示,广泛动员发动妇女群众、家庭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是妇联本职工作,随着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和全民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必定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健康家庭环境、打造宜居靓家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如今,走在黄平县的城乡小道上,闻着芳香,听着蛙鸣,看着流水,一种别样的宁静和美丽。以“小切口”实现“大变样”,全州各地将群众心中城镇生活美好愿景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

庭院“选美大赛”,邀您入画诗意乡村

“快点、快点,村里的庭院比美评选结果今天出炉了呢!”月初是红星村庭院美化“一月一评比”揭榜的日子。

4月以来,丹寨县扬武镇全面启动“最美庭院”擂台赛,采取层层推荐评选的方式,组建以党支部书记为队长、妇联主席为副队长、妇女代表为主要成员的“庭院美化”评比小组。

今年81岁的薛礼梅老人刚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在薛奶奶家的庭院里,碧草茵茵、月季争艳,小院被收整得干干净净,门墙上的流动红旗十分抢眼,一家人喝茶闲聊,享受着他们的“小确幸”。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一有空我就来打理这些花草,邻里进院子来都说漂亮,我心头美滋滋的。”薛奶奶说,自从开展评比,隔三岔五就有村民登门参观她的院子,向她讨教庭院打理知识。

今年2月,丹寨县启动“乡村振兴·庭院美化巾帼在行动”创建活动,出台“丹寨县庭院美化十条”创建指导标准,量身定制庭院“美丽计划”,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同步推进、协同创建。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丹寨县新增庭院美化7763户,创建乡村“庭院美化”行动示范村32个。2023年,全县计划创建州级示范村4个、示范户160户,县级示范村10个、示范户380户。

有“约”在先的文明,正如新风吹遍苗乡

“菜减下来了,节约了成本,也不铺张浪费,我们很满意!”

剑河县加禾村是全省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合约食堂”被列为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加强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

“合约食堂”开设之初,村里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修订村规民约为契机,按照“四控四减”对村里的红白喜事操办进行统一规范,通过严禁操办升学宴,婚丧嫁娶严格“控制天数、桌数、菜数、礼金”实现“减成本,减门类,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目的,并将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中,鼓励群众自觉遵守。

“标准是八个菜一个汤,四荤四素,任由你选。”加禾村支书刘守武介绍,酒席选用的都是村里的特色菜,通过“四控四减”的方法,做到有奖有罚,让老百姓不为陈规陋习买单,进一步推动了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合约食堂”已经先后承接了10余台酒席,获得村民广泛认可。

有“约”在先的文明,正如新风吹遍苗乡。截至目前,全州16个县(市)共建有“合约食堂”408个,累计承办酒席8000余场,每桌规定价格一般在180元至280元之间,每场平均节约各项资金1万元以上。推动全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真正让人情减负,文明加分。

“影”“视”“歌”“宣”齐上阵,法宣款款浸润心田

侗歌如蝉鸣高低起伏、清脆悦耳,引得沿河两岸群众踏歌而来。5月1日至2日,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在都柳江畔古榕树下举办侗歌大赛,来自周边乡镇和村寨的侗族群众身着盛装欢聚一堂,歌唱美好生活。榕江县法宣办借此契机深入现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让法治如歌沁润人心。

活动期间,法治宣传队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扫黑除恶、反邪教、禁毒等法律法规,并与各歌队交流了解他们的侗歌文化,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建议他们将法律知识融入侗歌创作和民俗活动。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确实需要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一些新的时代元素和法治元素,之前县司法局就提供了很多普法山歌文本给我们,我们还将一首国家安全法普法山歌改编成了侗歌,很多群众都喜欢听也听得懂,今后我们在闲时会陆续改编一些普法民歌,既能娱乐又能传播法律知识,这是好事啊!”乐乡歌队队员说道。

此外,全州各村寨运用“影”“视”“歌”“宣”开展法治教育普及,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宪法长廊、法治营地、法治文化墙绘……这些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让乡村“法味”渐浓,呈现出法治乡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内外兼修、久久为功。苗乡侗寨变化的点点滴滴,恰恰印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2023-06-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19266.html 1 “四大行动”火热开展 和美城乡共建共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