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15日

葡萄架下致富梦

—— 记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致富能手王邦志夫妇

○ 通讯员 龙洁

六月,正是葡萄生长的黄金期。在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忠智水果庄园葡萄种植基地,一株株葡萄萌芽展叶,枝蔓伸展抽穗,花芽茂盛,果农和工人们在葡萄藤架之间来回穿梭,忙着抹芽、修枝、疏花疏果,一派忙碌景象。

“为集中树体营养,使留下来的芽子更好地生长发育,我们要在开花之前把多余的新芽抹除,一条母枝留3至5芽就可以了。”王邦志说,抹芽、疏花疏果的操作要求很严格,是保证今年丰产增收的重要管护环节。

忠智水果庄园是王邦志和丈夫杨秀忠一起创办的。2014年,他们自费到湖南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便利用自家的3亩地和流转农户的稻田共23亩发展葡萄种植和生猪养殖。两人靠着80后敢闯敢干的劲儿,不断摸索种植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通过种养殖循环发展的模式,并加强精细疏果、套袋等管理,形成了原生态、口感好的有机水果。夫妻俩从解决温饱到探索种养模式到发展农家乐,一步步做大、做强,成了小有名气“水果老板”,在自己致富了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劳动力的就业,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艰苦奋斗家庭的典型代表。2021年王邦志也成功当选为铜鼓镇第九届人大代表。

“我们前前后后投了大概180万元,现在主要是做葡萄、火龙果种植和农家乐经营。” 王邦志介绍说,目前果园种植有葡萄40亩,火龙果40亩。2020年以来,一到9月葡萄成熟季节,年产量达20万斤以上,几乎是一月售罄,年纯收入达18万元左右。

在发展葡萄和火龙果种植的同时,王邦志夫妇还利用农闲做起了农家乐,菜肴主要是自家喂养的鸡鸭鱼鹅,既节约了成本,又让客人吃到地道的农产品。依靠着“采摘水果玩得开心,自家产品吃得放心”的发展理念,不少周边乡镇的游客闻讯前来体验采摘、游园、游泳、自助烧烤等。

“在葡萄修枝抹芽和采摘的时节,还有农庄客人多的时候,我们都会临时请村里的村民来帮忙,每天每人工资100元。”王帮志计算起了开农家乐以来的经济账。除去工人工资和运营成本,每年有小30万的收入。

花桥村太平冲组曹金凤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曹金凤因早年丧夫,自己腿脚因工伤不能外出务工,依靠一人在家打零工维持女儿读书,生活困难。

“每年我都要到葡萄园里做工三个月左右,每月的收入差不多两千元,就近就业不仅增收,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邦志两口子的帮助,现在我也顺利脱贫了。”曹金凤说。

“仅劳务费,我们一年就要支付四五万元。”王邦志说,“2020年,政府通过修建300米的产业路直达葡萄园基地,为基地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以前也是贫困户,现在致富了,更重要的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产业带动乡亲们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 2023-06-15 —— 记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致富能手王邦志夫妇 1 1 黔东南日报 c219275.html 1 葡萄架下致富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