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安顺
夜雨潇潇晨歇,天气微凉,我倚窗看满眼荷花,开满了池塘。回首看屋内,昨夜的半盏清茶,几缕沉香,像是水面上的烟雨空蒙,青墨晕染心扉,浸润了沉梦,藏匿于荷花池中,横斜出一池青碧凌波。那荷塘,接天莲叶,青翠铺染,开在一叶一叶之间的荷花,彼此相望,风情摇曳,仿佛采莲女子的青睐目光,白马王子的眉清目秀,仪态万象,争先恐后地盛开了。那昨夜的星少雨滴,在荷叶上圆润如珠,清新明丽,生出了温润的气息。我感觉,那采莲女子,身着南北朝时的衣巾,唱着莲花民谣,在滴雨的屋檐下,在晨放轻舟的荷塘里,看潮湿的风光,氤氲如雾。
唐代李白在《子夜吴歌·夏歌》中诗云:“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那诗意情境,落笔写出了水墨画,颜色朱润,鲜活灵秀,那红荷打开的含情眼眸,如懵懂少女,情窦初开,更像脸颊红潮卷起的西施,在盛夏五月微雨浸润的早晨,开出缠绵幽香,满池芬芳,澄净的妩媚。有人说,荷是江南女子,在朦朦胧胧的烟雨渲染下,独自打着泛黄的油纸伞,信步雨巷,走在青瓦白墙间,小桥流水上,倒影成了西施的风光,绝美的娇柔。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诗云:“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那诗里的细雨,盛开的芙蓉就是荷花,满眼风光,气息如禅香萦绕,玉丝汲提井水,煞是有趣。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写的不是夏荷,是秋荷,却有雨声,有微风吹过荷塘,枯荷摩擦的声响,与雨水声交织在一起,汇成淡淡荷香,像天籁低吟,浅唱出荷塘的幽雅之境。那沙沙声响里,灵魂在摇摆,起舞飘逸,思绪那么泰然自若。
宋代诗人苏轼在《赠刘景文》中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那一池碧荷,在冬天叶枯残败,只见凄凉清寒,寂寞孤洁,没有了世人的艳羡赞美,谄媚风韵。我想,那荷花骨子里,是宁静的,花香流淌的美丽,在秋雨潇潇过后,如晓风残月,虽已凋败,却让人心生淡雅清思,朴素质美的幽情。是呀,它虽已褪去华妆,我却仍能看见,那个窈窕淑女,荷风独立,烟雨清寒,孱弱的清影惹人心疼,让我痴情迷恋。那感觉,那曾经的淡雅荷香,润心无声,滋魂无痕,那是岁月的沉淀,时光的积累,在初冬时节,变成了橙黄橘绿,风景养眼。
宋代诗人欧阳修在《临江仙》中诗云:“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那夜雨荷花,在轻雷抚摸的湖面,露着笑脸,在雨声滴落里,风景醉人,惹得了愁滋味,看见了雾化彩虹,似如青山作伴,一琴流水。另一位宋代诗人陈与义,他在《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中诗云:“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那夏天清晨,荷塘里的荷花,散发阵阵香气,那昨夜的雨润风光里,百鸟鸣叫,天地清新。我想,那荷塘生烟雨,迷迷蒙蒙的,是乡村的水墨画,唯美清雅,尘烟缭绕,风香熏人。我还想,那一塘烟雨, 一池荷花,多么养眼,美不胜收。
清代诗人陈文述在《夏日杂诗》诗云:“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那诗中情境,让我想到禅茶一味,荷香夜雨,树影午后之风。听人说,人祖伏羲看淡了人间的荣辱沉浮,认为福祸得失,归于自然。于是,他像一株荷,躲进了龙湖。他在湖光水色间,心思宁静,目光淡泊,远远望着世事变幻,历史的车辇前行。其实,我们每个人,也一样,蒲摇苇曳,如荷叶翻卷,孤舟一叶。是呀,无论我们在斜风细雨里,还是在历史的画卷中,都要闲坐亭中,看雨打岚窗,窗外风荷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