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巨大的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上满眼新绿、青翠欲滴,喷淋设备不时喷出水雾滋润秧苗,链条缓缓地带动着苗床自下而上循环运转,让秧苗的光照和温湿度更加均匀……6月14日,记者来到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工厂化育秧中心,对眼前高效快捷的智能化育秧由衷地感叹。
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40余年历史,是贵州省唯一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在推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进程中,该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升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用机械化引领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科技发达,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机械也由原来的小型、低档次向大型、高效能转变,不仅为农民耕种省工、省时、节能,还有效提升了育秧效率和种苗质量,助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该县思旸镇磨寨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农机驾驶操作员驾驶着大型旋耕机正在水田中来回穿梭、翻整田地。伴着泥土的气息,田野上呈现出一派抢农时、忙耕种的生产景象。
目前,该县杂交水稻制种土地翻犁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后续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也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全县常年制种面积3万余亩,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质水稻良种800余万公斤,产业惠及全县11个乡镇(街道)1.2万余农户4.6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