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6月16日

一条电商路 迎来四海商

—— 黔东南州新媒体电商“新三变”之黎平见闻

○ 通讯员 吴寿静

“香禾糯粽子,是用高山梯田种植的香禾糯手工制作而成,经柴火煮熟,气味香醇、口感糯而不腻。”张国丹在直播间热情地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介绍。

临近端午传统佳节,黎平县香禾糯粽子通过张国丹的直播间远销沿海城市。搭乘黔东南州新媒体电商高速发展的东风,她创建的“村姑阿香”抖音账号已有粉丝百万,也让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主播”。

张国丹所在的黎平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山峦重叠,河溪纵横,资源丰富,除了香禾糯、油茶外,当地多种中药材、茶叶等优质特色“山珍”鲜为人知。

绘就蓝图信心足 资源整合迈新步

乡村振兴中,如何让群众富起来,一直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来,黎平县紧紧抓住新媒体电商时代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因地制宜推广“新三变”模式,闯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的电商融合发展新路子。

“不用出远门不仅可以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孩子。”正在忙着包粽子的村民林彩勤高兴地说,“每个月有近5000元的工资,比外出务工都强呢!”

随着直播销售量的不断增大,张国丹不仅带动家人参与直播事业,还成立了贵州三牯科技有限公司,就近聘请村里30余位乡亲到企业务工。

为扶持新媒体电商发展,黎平县编制了3年实施方案,规划1800平方米孵化产业园,列支100万元“黔货出山”奖励资金,组建县电商新媒体产业协会。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开电子商务主体准入“绿色通道”,对网络经营主体申请登记注册的,提供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

(下转A3版)

(上接第一版)

筑好人才“蓄水池” 智汇电商动力强

“10天的电商培训让我学到了国内最先进的电商运营知识,对我后期开展视频拍摄、直播有很大帮助。”34岁的石秀艳深有感触地说。

电商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黎平县在新媒体电商人才培训上下功夫,打造专业电商创业队伍,重点加强村干、农村青年、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电商特色培训和定向培训。2023年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161万元用于培训电商专业人才460名,动员乡村有志青年积极投身电商创业。

为补齐乡村振兴中电子商务人才短板,该县积极鼓励县内的贵州星源传媒有限公司与无忧传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建设无忧传媒乡村振兴直播基地,通过开展互联网电商运营、乡村振兴达人培训、抖音达人孵化等方式,实现农村电商人才“有能力、会参与、能参与”。

培育主体增活力 融合发展绘新卷

“直播间卖得最好的是‘侗情时光’系列茶叶,每年的销售额都呈递增式涨幅。”黎平县蝉之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川平介绍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积极‘触网’,去年与‘东方甄选’团队合作开展助农直播,单场10分钟销售超60万元,在茶农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条‘最短高速路’,解决‘买难卖难’问题。”

2022年,该公司收购县内茶农的茶青30余万斤,带动17人实现固定就业,130余人实现临时就业增收,8个乡镇农户增收420万元。

黎平县以“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为契机,通过“外地引+本地育”的方式,深入推进“企业+电商”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将线上销售作为主战场,创新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培育电商企业210家,带动霞宇油脂、蝉之声、蕾春农业、黔香园油脂等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在推广新媒体电商“新三变”的过程中,黎平县巧用电商串联产业发展,构建“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共服务中心+村级站点+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推动电商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特色食品加工业、快递物流业深度融合,建成山茶油、茶叶、大米等上行供应基地10个,认定扶贫产品160款,上架农特产品300余款。

如今,新媒体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黎平县凭借丰富的山区资源,带着侗寨乡亲奔跑在电商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 2023-06-16 —— 黔东南州新媒体电商“新三变”之黎平见闻 1 1 黔东南日报 c219351.html 1 一条电商路 迎来四海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