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启春
今夜没电,我搬来根凳子,在月光下独自静坐。
仰望天空,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深蓝的夜空,她晶莹剔透,如一只银光闪闪的玉盘,放射出温柔而迷人的光辉。月光如一层白玉镶嵌在山冈、田野和村寨,静静的、柔柔的,就像慈母般把孩子搂在怀中。顿时,山冈、田野、村寨悄栖在月光的静穆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来古人也非常喜爱和崇拜月亮的。也许是人们浮躁的心只有在静静的月光下才能找到安栖之处吧。不是吗,白天,人们为生活奔波劳碌,能心静如水吗?只有在宁静的夜晚、柔柔的月光下才能解除疲劳和一切私心杂念。古代有多少文人志士因厌倦了仕途而隐归,大多文章寄情山水和月夜。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月下独酌》《古朗月行》《静夜思》、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无不体现了诗人静若幽兰的心境和柔情断肠的情感。我想,这些都得益于月光的恩泽,她的胸怀多么宽广博大啊!
其中,《春江花月夜》《静夜思》《水调歌头》等已谱成曲子,其意境和旋律之优美,人们世代传唱,经久不衰。
而李商隐的《嫦娥》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浩瀚、空旷、凄美的意境,那个孤独、凄清、无聊的嫦娥让我们感受到月亮的冷清和幽寂。我想她应该不会后悔了,因为她拥有了灵药和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衣食无虞的广寒宫,那是凡人能得到的么?她虽没有了世俗的温情和幸福,却远离了喧嚣和嘈杂,远离了痛苦和烦恼,远离了名利和纷争。至于她日夜思念着后羿,我想只有时间和空间才能产生美吧。想着想着,我仿佛穿越了一条时间隧道,看到广寒宫的琼楼玉宇里,只身孤影的嫦娥倚窗而坐,对着碧海青天,一边弹起心爱的曲子,一边俯视着凡间,是在释怀自己的凄清寂寞?还是抒发自己的思亲之苦?
古代的边塞诗中,也常常写到明月,如王昌龄的《出塞》,便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古代战争不断,民不安宁,戍边将士更是何等艰苦,白天戍守边关,夜晚宿营于简陋的军帐中,想起国家和自己的命运未卜,前途一片渺茫,千愁万绪缠绕心头,难以入眠,于是走出帐中,以望月聊慰自己的乡愁了。所以,明月和边关成了古代军旅生活的象征。
总之,月亮是美的,她总是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
然而,当人类的脚步踏进了月亮,并从月亮上带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后,人类似乎对月亮失去了兴趣。月亮是没有水,没有生命的,人类想移居月亮已成为泡影,更不能奢望住进仙宫,与嫦娥倚窗共弹了。人的幻想和想象是多么丰富和美好,但人为什么又去消灭这种美好呢?科技的进步确实给了人类的方便,但有时又抹杀了人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幻想,怎么不能给人们留有展开想象翅膀的空间,编出更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和神话,让世间永远充满幸福和和谐呢?
操场上的学生在尽情地玩耍、追逐,偶尔有一两个跑来问我:“老师,您在想什么呀?”而我只有摇头叹息。他们天真无邪,玩得多么快乐和无拘无束,想起孩提时,我们也一样在月光下玩耍,家乡的草坪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小小的脚印和一阵阵欢快的笑声。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玩“打仗”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分为两边,然后躲藏在草丛中或树林里,进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游击战或围歼战,最具有军事指挥能力的算是凹酒了,哪个跟他保胜不败。十年后,凹酒真的当上了一名军官,这纯属偶然还是与他儿时卓越的指挥才能有关?我想,至少缘于他对军事的热爱和执着。后来的摆谈中,他也无意间回忆起月光下的那些漂亮仗,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回忆起爱哭又懒的我,我们都一起大笑起来,都对逝去日子的留恋和惋惜。可惜日子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我们都当了孩子的爸爸,那儿时美好的时光和美丽的月光只能收藏在记忆的最深处,偶尔像翻开一本落满尘埃的旧书来读读一样去细细品味,那是多么的甜美和幸福。
后来长大了,就学会谈情说爱了,记得无数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和格相邀在村边的草坪,对着皎洁而深沉的月亮许下了许许多多的海誓山盟。月亮静静地听着,见证了我们坚贞而纯洁的爱情。不久,我考取了师范学校,在都市的校园里日夜思念着格,尤其是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我总会独自静坐于校园的绿茵场上,遥望着晶莹剔透的月亮,让月光伸出纤细柔嫩的手抚摸我空虚的躯体,我全身立刻变得热血沸腾起来。我想,此时格也一定独自静坐在那个属于我们的草坪,遥望夜空,思念着我。然而,当我放假回家时,格已另有所属,自私的我开始怀疑这是月亮惹的祸。之后我很少出门,尤其是那些令人心酸的月夜。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的。许多年以后,我终于发现人生会历经无数个美丽的月夜,明月依旧是明月,依旧明亮而深沉,依旧放射出她温柔而迷人的光辉,当初我无须嫉恨她,躲避她。我还收集了许多关于描写明月的文章,当我读到罗丹的《月夜》,竟让我感动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此,我经常独自静坐于月光下,心中总是漾起了一层又一层涟漪。
不知何时来电了。“铛……铛……”熄灯的钟声响起,我如梦初醒,匆匆放好凳子,飞奔到宿舍,记下了今夜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