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03日

大数据多“跑腿” 跑山鸡有“钱”景

—— 大数据赋能让天柱跑山鸡跑出新“鸡”遇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刘汉钦

“哦嘘,哦嘘……去,去,去!快出去!”

一大早,天柱跑山鸡养殖基地的饲养员龙步忠就把鸡舍里2500多只跑山鸡放到油茶林里。

这些鸡是天柱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大学自主培育的土鸡新品种——贵州红,它们野性十足,只要舍门一打开,便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畅游在茶林间。当然,也有例外,偶尔碰到想要“偷懒”的鸡,这时候,龙步忠不仅是饲养员,更像是“教练员”。

“我们的鸡得生长到150天到180天,步数要到100万步才能达到出栏标准,这样的鸡口感和品质才好。所以哪只鸡动得少了,我就会赶一赶让它动起来。怎么知道它们走了多少步呢?这可不是我数的,那都是大数据告诉我的。” 龙步忠一边卖着关子,一边划拉着自己的手机页面,点进了一个名叫“生物资产监管平台”的APP里,“看,现在跑得最多的鸡已经走了60多万步了,每一只鸡的步数我都知道。”

原来这些跑山鸡的脚上都戴着一个脚环,里面放置着一枚小芯片,芯片与分布在鸡舍周围的网络信号接收器及信号源相匹配,脚环被网络信号接收器捕捉到后,会通过信号塔把步数实时推送到生物资产监管平台。

龙步忠说:“鸡在孵化一个多月之后,就会给它戴上脚环,我们登录手机平台就能看到它的运动量,这些跑山鸡也有它们自己的 ‘运动朋友圈’呢。”

除了跑山鸡的步数,林场里的环境检测设备也会将当天的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数值同步传送到平台,汇聚了五个维度的数据并通过平台分析后能提供更为科学的喂养方案。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生物资产监管平台里面记录了每一只鸡它从哪里来,运动了多少,每天吃了多少,到现在它价值多少,形成完整的养殖档案并生成一个二维码,附在每只鸡的资产凭证上面。”该公司技术主管郭松说,“有了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溯源,还能对每只鸡的价值进行评估,通过估算一整批鸡总的资产价值,可以帮助公司做一些融资和投资的引荐。”

近年来,天柱县依托全县38万多亩油茶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土鸡产业。在脱贫攻坚期间,这个产业帮助1300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100元左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了让土鸡养殖产业提质升级,当地在数字化养殖上下功夫。2022年,粤黔东西部协作打造了“京东集团助力贵州天柱县乡村振兴(一期)跑山鸡项目”,其中,生物资产监管平台是重要的一环。

“平台上除了有跑山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之外,还会收集市场销售数据,指导我们针对客户喜好来养殖,不同市场可以制定不同方案。我们借助平台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生态土鸡走上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可持续养殖之路,让大数据为养殖赋能,逐步智能化、品质化,真正实现黔货出山。”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挂职天柱县委办副主任李伯超说。

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加上科学的跟踪饲养,让跑山鸡在走上市场时底气十足。顾客只要通过手机,轻扫二维码,就能立刻进行溯源。从生产到销售,大数据是跑山鸡品质的凭证,更是跑山鸡品牌成长的见证。

“第一期项目计划养殖跑山鸡5万羽,通过养殖可视化、园区智能化、养殖科学化等手段规范管理,等一轮轮跑山鸡大数据积累好了,我们还可以和金融机构结合起来,进行授信,实现从生产端、物流端、销售端到金融服务端的全链路打通。一枚脚环、一个物联网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把养殖端、企业和金融机构串联起来。”该公司总经理蒋大洲说。

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让农业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活起来”。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助力天柱生态土鸡产业在市场上更具“战斗力”。

--> 2023-07-03 —— 大数据赋能让天柱跑山鸡跑出新“鸡”遇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430.html 1 大数据多“跑腿” 跑山鸡有“钱”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