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欢欢) 近年来,为破解村干部动力不足、能力不强、队伍不稳等问题,黎平县持续在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保障上“多点发力”,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能力水平,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
充盈“蓄水池”。持续“下深水”选人,注重从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政治品行、综合素质、带动发展、工作实绩、群众口碑好的人;积极组织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打造年龄优化、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干部队伍;建立结对帮带制度,与后备力量结成帮带对子,通过思想上“引”、经验上“教”、业务上“带”,带动后备力量在干中学、学中干,形成“大带小”“老带新”的良好帮带氛围,始终保持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生机活力。目前,1410名村干部后备人才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202名村(社区)干部和后备力量完成学历提升,蓄满村级组织源头活水。
淬炼“硬本领”。将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纳入干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推动师资力量下沉、教学阵地前移,实现对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全覆盖式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开设“速成班”“提升班”,着力提升解决问题和服务群众的水平。同时,组织后备力量到村里跟岗学习、列席会议、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通过组织开展问题研讨、观摩比武、服务比拼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今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村干部300余人次。
激活“动力源”。畅通村干部晋升通道,向上级申报拿出一定编制数面向村干部招考,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近年来,全县共有14名村干部考进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队伍。建立“县领导联村+部门单位帮村+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的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实时跟踪了解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能力欠缺、不在状态的村干部排解压力、加油鼓劲。今年以来,各级领导班子与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900余人次。同时,为村干部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购买人身意外险伤害保险等,最大限度解村干部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