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三中学 滚志峰 指导老师 龙碧敏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越来越偏重于材料型选择题。试题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时政知识的了解,还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加强对这类试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答题时间,还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解决此类选择题,已成为高考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常,材料型选择题一般由材料、引导词和题肢构成。材料来源广泛,包括时事热点、重要文件、统计数据、诗词和名言名句等;引导词通常出现在材料之后,题肢之前,反映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系;题肢与题干相对应而出现,简单来说就是指选项。这类试题注重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大。那么,如何解决此类试题呢?
一、准确划分,精准施策。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是先找出试题中的材料、引导词和题肢三个部分。
二、精读材料,抓牢中心。读懂材料,理解题目的中心思想是掌握各种技巧的基础,但也是大部分学生容易忽略的步骤。那么,如何读懂该类选择题的材料呢?
(一)抓关键词、关键句,归纳中心思想。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虽然不长,但材料中的内容却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一般来说,关键句会在材料开头对全文进行总结,从而揭示中心思想;有些关键句出现在材料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关键句却在材料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阅读材料时,可根据关键句找到中心思想;也可通过连接词找出材料强调的中心思想。例如,常见的关键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还”“……更”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连接词;“……但”“尽管……还是”“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词。不管是递进式还是转折式连接词,材料的侧重点往往都在后半部分,也就是说中心思想在后面,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词、关键句,就不难归纳出材料的中心。
(二)抓住标点符号,揣摩作者想法。为能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许多题干材料的内涵丰富,层次繁多,面对这样的材料,将题干材料进行分层是关键。将材料分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标点符号。一般来说,冒号后面和双引号里面的内容往往是侧重点,分号和句号主要是给材料划分层次的,通过对材料分层,理解每一层的意思,进而理解层次之间的联系,最终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从而把握作者立意。
三、厘清联系,明确方向。引导词是在出题时,用以指引答题方向的词语,它反映的是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材料型选择题中常见的引导词有:“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是”“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等,这些词语虽然不属于题干核心思想,但却决定了题目与题肢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引导词,才能巧妙地将题目和选项结合起来。
四、辨别真伪,择优选择。辨别题肢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步是排错,既将题肢错误的选项排除掉。第二步是排异,将题肢本身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的题肢排除掉。总的来说,解决政治材料型选择题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分、读、辨、连”。然而,仅仅掌握技巧还不足以做好选择题,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有良好的表现。因此,在教授学生解题技巧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在应对此类问题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