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07日

舟溪镇曼洞村:

书写旅游富民新篇章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有姜) 近年来,舟溪镇曼洞村充分发挥老牌乡村旅游点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扮、挖、引、融”上下功夫,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拓宽富民新路子,夯实发展根基,打造特色田园生态,让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新景象,书写了一篇旅游富民“新篇章”。曼洞村先后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AAA级”景区、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扮”得美,农村环境整治增颜值。以打造和美城乡为突破口,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党建引领,村民发挥乡村振兴主体作用,对村寨进行“梳理式”改造提升,清理“彩钢瓦”及破旧危房,拆除乱搭乱建,利用门前小院空闲地种花种菜,围上栅栏,营造绿意满村庄的意境,村落更加整洁靓丽,村寨“颜值”和“气质”得到提升,增强了旅游吸引力。该村已实施完成“两清”“两整”共402户,“四提升”286户,修建花坛156处,拆除破旧房屋13栋,安装栅栏3000余米,硬化地面2750平方米。曼洞村获省妇联2022年“美丽家园·美丽庭院 模范乡村振兴示范点”授牌。

“挖”得深,特色项目富乡亲。围绕“特色”二字,挖掘曼洞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要素,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利用原曼洞鹿缘园区资源,打造研学旅游基地1个,发展“研学+旅游”项目,吸引市民到村,利用周末假日游、亲子游、研学游形式,体验农事之艰辛,享受农耕之乐趣。挖掘曼洞村非遗文化内涵,带动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和庭院,打造非遗研学基地1个,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融入曼洞村“蔓萝花”民族文化IP,打造乡村集市“蔓萝小集”1个,带动约60户村民增收。利用曼洞生态资源,发展原生态稻米订单产业,带动36户村民增收近21万元。

“引”得好,康养旅游走新路。曼洞村以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为契机,聚焦打造“康养文化的体验中心”目标,走民族康养旅游新路。协调州、市资金,盘活原道班房、幸福院、接待楼、老村委会等闲置资源,建成民族康养体验中心1个,康养民宿2个,引入贵州智晟科技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实施企业化运作,引入汗蒸、苗浴、艾灸等康养体验项目,打造民族康养业态,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特色康养旅游村寨。截至目前,康养民宿已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融”得妙,“三位一体”写华章。 曼洞村将农业、文化、旅游相融合,挖掘乡土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最有故事的苗寨”。除利用原曼洞鹿缘生态园区,将农业与研学旅游相融合发展研学旅游外,还借力民族文化资源,改造民艺中心1个,打造立体场景化民族文化展示平台,丰富旅游业态,收集展示曼洞人民智慧和性格的织锦、刺绣、服饰、银饰、发饰等非遗手工艺品,摆置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的织布机等传统纺织用具,吸引游客现场参与体验,营造有格调、有内容、有趣味的浓厚民俗文化旅游氛围。融入“蔓萝花”文化元素,设置苗族服饰旅拍展示厅1个。建成曼洞本土作家伍略展陈馆1个,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涵。

--> 2023-07-07 舟溪镇曼洞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996.html 1 书写旅游富民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