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珺 李林果 通讯员 马金
7月6日下午6点,夕阳西下,凯里市永乐路夜市小吃街人流量增多,沿街各种夜市开始忙碌。不断有店家指挥员工铺设红色的毡垫,“铺整齐,不留缝,不能让污渍漏到地面上。”
永乐路全长800余米,毗邻凯里市国贸商场,沿街商户共计 135家,其中宵夜、小吃、粉面馆、酒吧、KTV 等饮食娱乐店57家,这里是吃货的聚集地,是凯里人夜生活首选的“夜市小吃一条街”。 杨梅汤、小龙虾、烤肉、烤鱿鱼、炸洋芋……各色小吃琳琅满目,夏天生意火爆,人声鼎沸。
小吃街的火爆,给城市带来“烟火气”的同时,油烟污染、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该路段路面狭小、人流量大,长期以来占道经营、环境卫生与秩序脏乱差较为严重,给附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周围居民投诉不断,甚至让外地游客对凯里的印象也大打折扣。如何既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卫生秩序,又能让夜经济火起来?
为探索一条既促进夜摊经济、服务永乐路特色发展,又规范经营秩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人性化管理服务新路子,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大十字街道,推进永乐路精致管理。
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组织商户、居民协商,在充分保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了“夜市规范营业时间、摊点位置统一固定、饮食摊点下边铺设卫生毡垫、全部配备垃圾桶”的一致意见。
矛盾一经化解,夜市又继续红红火火地兴旺了起来。一到傍晚,各行各业的小摊小贩一个接着一个地顺着永乐路人行道有序摆放,留出足够的人行走空间。而从事夜市餐饮业的商户摊贩们,推着餐车、带着桌椅进入摊位后,先自觉铺设卫生垫,再摆放垃圾桶,这才开始摆放桌椅、开火营业。
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推进街区“秩序美”,该局对永乐路夜市进行规范设置经营区域和经营时段,允许不影响行人行车的前提下,在人行道盲道50厘米外用红色防滑防油污地胶铺设经营区域,每桌必须配备垃圾桶,商家自行管理保洁。
同时,组建夜市管理工作专班,依法依规整治油烟污染、噪音扰民、不规范经营等问题,用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地摊经济”良性发展,让永乐路“小地摊”发挥生机促进“大民生”。截至目前,共清理占道经营5000余起、超门面经营1300余起,处理噪音污染20余起、油烟污染30余起。
“大部分商家都能配合整治,现在油烟没有了,空气新鲜了,我们也成了受益者。”采访中,不少摊主表示,疫情之后,食客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明显高了很多,就连乱扔乱丢的情况也减少了,大家消费得更加放心了,回头客也多了。
联合执法队员介绍,为推进街区“视觉美”,该局还集中清理整治永乐路门头设置不规范不统一、视觉效果差、广告破损变形松动、一店多牌等问题。截至目前,清理乱搭乱建广告40余起,野广告300余起。规范设置永乐路沿街店面门头,提供一批黔东南民族特色发光型门头参考样式,引导商户自行选择制作,得到广大商户的支持与配合,永乐路商户自行更换统一风貌的门头并拆除“一店多牌”,目前街区风貌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吃街的环境改变后,也受到了附近居民的称赞。“人行道通畅,地面也不污滑了,整齐卫生的夜市我们住附近也舒心,带朋友来消费也放心。”附近腾龙小区的业主张女士开心地说。
美观的街区环境,特色的美食,热情有序的服务,刷新了市民心中对永乐路的夜市一条街的认可。
“服务群众用心更用情,支持发展有管更有放。我们将继续以有温度的服务让夜经济更加红火。”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