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刘汉钦
近年来,我州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创新机制模式等,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锦绣黔东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近日,在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的功夫菊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对菊花进行移苗种植。据悉,该村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党支部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金融保险”的“四联双增”模式,大力发展功夫菊产业,并打造了甘溪国家3A级景区,2022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20万元。
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安厚介绍,该村依托“三变”改革,按照“村党支部定方向、班子带头抓落实、党员群众齐参与”的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整合土地、资金等闲置资源入股,通过“四联双增”,群策群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此外,当地还推行了“群团共理、网格治理、合约管理”的“三元共理”基层治理模式,以“寨管委”“十联户”“合约食堂”为抓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
从“深度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和村的蝶变是我州抓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我州全面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行动,大力推广“四联双增”“三社联建”“新三变”和“三元共理”等经验做法,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与此同时,我州还持续深化“双报到”工作,以凯里市开展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新建小区打造“红管家”、老旧小区强化“微治理”、移民社区注重“三融入”,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创建,提升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如今,我州通过创新“积分制”管党员、“闭环式”管支书、“星级化”管支部的“三管双促”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目前,全州共创建星级党支部7979个,共有农村党支部书记2234名,全州98%的党员已被纳入积分制管理。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我州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园区的党员干部正在对企业进行常态化的走访调研,通过分类指导推进相关领域重点工作,目前该园区主导产业企业已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2022年,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50.1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1至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26.3亿元,今年一季度增速居全州第一。
据了解,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非公基层党建为抓手,通过建立园区非公企业党建联系指导工作机制,实行“工委委员包片、党建指导员包点”的方式建强党建队伍、提升指导服务,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州坚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能矿资源+良好区位”比较优势,用好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黔东南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构建“5+N”现代工业体系,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同时,坚持人民至上,统筹更多资源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强化“六大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全州上下正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勇立潮头的风采,步步登高的局面,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锦绣黔东南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