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11日

夏至沟腰坡苗寨

○ 张永文

盛夏时节,万木葱茏,生机勃勃。一个乍晴乍雨的日子,我们到凯里市万潮镇笔架村沟腰坡苗寨郊游。

我们驾车沿滨江大道而行,到达和平村地界拐进一条七弯八拐的通村公路,公路两旁绿树成荫,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挂果飘香,一路蝉鸣鸟叫伴行,道路、山坡、田园、苗族村寨自然融合,相得益彰,仿佛进入“绿色山水,宁静乡村”的画卷中,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爽朗。据说这条公路是七十年代修建湘黔铁路时修建的,当时为了不占农田,修得虽然弯道多但路基很结实。十多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沟腰坡苗寨依山傍水而居在一条狭长山谷中,清水江支流的一条小溪由寨前蜿蜒流淌而过,溪边是阡陌纵横的农田,寨子住着70多户苗族人家,因寨子对面有座山像一位勾着腰的老人,所以寨子就取名叫沟腰坡,湘黔铁路从寨子后面穿过,火车路过不时拉响的汽笛响彻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曾经的网红六个鸡火车站距离寨子不远,以前寨子的人乘坐绿皮火车出行还是很方便的。

走进沟腰坡苗寨,一座寨门横跨在进寨的公路上,一个水泥浇筑的芦笙坪摆在寨门里边,旁边立有一排玲珑的木质风雨长廊,坪子停有不少车子,房屋依台地错落有致而建,寨子四周青山环抱,绿荫葱郁,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寨内干净整洁,庭院美化得花草招展,红绿相间,木质的房屋间夹杂着不少小洋楼,窗明几净,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人居风格。夏日的苗寨格外宁静,偶遇老人和水孩在庭院上纳凉,十分惬意,从他们的人居环境和谈笑风生的姿态中看到了新农村人的幸福感。

因寨子地处水源头处,水质清冽,生态环境好,近年来这里兴起了冷水养殖产业,寨前的小溪两边修筑有不少养鱼塘,塘里成群的鱼儿游弋觅食,追逐嬉水,有养鲤鱼的、有养鲢鱼的、有养草鱼的、有养鲟鱼的、有养娃娃鱼的……据寨里人介绍,沟腰坡苗寨所产的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基本上不愁销路,现有养鱼大户8户,建成鱼塘35个,面积30多亩,年产量达4万公斤,产值在百万元以上,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条有效致富路。小溪清彻透底,因久旱溪沟里祼露出了发白的鹅卵石,溪水可以涉水过人,成群的鸭鹅在浅水中捉虾啄虫,悠闲自得地嬉戏清亮的泉水。

我们是应凯里市直单位一位朋友邀请来他家吃农家饭的,他家坐落在寨外小溪边上的一个拐弯处,盖有一栋二层的小洋楼,前面溪水涓涓流过,后面是他家的鱼塘,鱼塘里上千斤鱼在翻腾逐浪,房前屋后瓜菜香料长势喜人,粮茂鱼丰、生活小康的景象展现在这栋苗家小洋楼。我们来到他家后,大家自己动手劈柴烧火做饭菜,大部分食材都是就地而取,每一两个人做一道菜,有炒青椒辣子鸡的,有枞树菌炒肉的,有酸汤煮瓜豆的,有炝炒野菜的,有凉拌黄瓜的,十分地道丰盛。夕阳西下,我们在他家门前的沙坝上幕天席地地摆起了两大桌,大家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生活劳动的成果,没有袭人的热浪,也没有蚊虫叮咬,十分开心愉快,其乐融融。这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吃得地道、住得舒适的农家田园生活,不正是人们仰慕的乡愁吗?

沟腰坡苗寨,不仅是消暑的好地方,也是和美城乡建设的样板,更是难忘乡愁的村寨。

--> 2023-07-11 1 1 黔东南日报 c221423.html 1 夏至沟腰坡苗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