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12日

雷山县郎德镇:

稻鱼“共欢”乡村美 庭院经济助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卢艳萍) 近日,在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稻鱼养殖示范点,满满装载稻花鱼苗的一辆大卡车停在村委楼前,杨柳村群众早已挑着桶排队等候,原来是政府给大家免费发放鱼苗啦!

“余正春,你家是5公斤,在这里签字;莫国文,你家是7.5公斤……”杨柳村党支部副书记金志文组织村民领取鱼苗,不时对车上发放鱼苗的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通报每户发放重量。

“太开心了,今天放养鱼苗,十月稻鱼两收,平时吃鱼不愁,还能卖钱贴补家用,党的政策好,每年都给我们发鱼苗。”刚刚领到鱼苗的村民李正芬开心地说。

“这个时候是放养鱼苗的好时节,刚栽下水稻不久,田里面有水好成活。稻鱼共生好处多,主要是能建立良好生态关系,稻田为鱼提供丰富的食物源和栖息的场所,鱼为水稻除虫、除草、提供天然施肥,鱼在水里游动,还起到松土、增氧作用,促进稻谷根系的发育。”郎德镇农服中心农技人员金雨说。

据悉,稻鱼养殖是郎德镇是发展庭院经济的有力抓手,已彰显出较好效益。今年该镇打造的稻鱼养殖示范基地分别是杨柳村200亩,南猛村100亩、也利村100亩。杨柳村建立的合作社有鱼种场基地1个,投资70万元,存栏鱼有1250公斤,村民通过稻鱼养殖实现户均增收1480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郎德镇积极响应州、县“一体两翼”战略安排,抓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体”,指导辖区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村集体经济,形成“山上茶园、山腰稻田、山下大棚”的多层次特色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抓好物质文明这“一翼”,也打造和构建极具生态性、观赏性的“乡愁田园”景观,结合今年以来“四大行动”,尤其是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推进构建精神文明这“一翼”。

--> 2023-07-12 雷山县郎德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21475.html 1 稻鱼“共欢”乡村美 庭院经济助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