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丽萍
海阔山高,携手同行。近日,广东、贵州两省在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上签署《关于深化两省合作、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备忘录》,为黔东南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西部协作典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备忘录》签署后,我州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为新契机,主动融入大湾区,持续深化对接联动、产业协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等各方面合作,在打造“桥头堡”上出实招、显担当、展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宏伟蓝图落地落实。
黎平、从江、榕江是贵州省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核心区。
黎平县委副书记、县长崔华明表示,黎平县将紧紧围绕两省协作目标和《备忘录》拟定合作事项,进一步深化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桥头堡”建设。一是深化招商合作。依托黎平农林产业资源优势和大湾区的市场优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大力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木材泛家居等优强企业,加强电商产业合作,以产业承接、平台共建等方式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与大湾区深度互补。二是深化文旅合作。积极构建两地旅游合作平台,深入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加强文旅宣传推介,持续深化资源开发、客源互送、服务共享。三是深化开放合作。学习借鉴大湾区先进理念、创新机制、成功经验,打破“山区观念”思维定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高水平“黎即办”服务品牌。积极推动黎平机场改扩建等外联通道建设,加快园区综合物流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发挥“桥头堡”的双向开放功能。四是深化乡村振兴合作。持续深化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消费帮扶、乡村建设、人才交流等领域协作,让特色产业更加壮大、群众就业更加充分、产品销路更加畅通、乡村建设更具水平、人才培养更富成效。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从江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建强表示,从江县将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入与大湾区合作,着力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一是深化对接联动。加强与佛山市南海区及大湾区其他城市交流互动,全力推进与南海区政府建立推动“桥头堡”建设联动机制。二是推进产业协作。全力打造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推进粤黔共建产业园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招引大湾区优强企业入驻。全力打造成大湾区直采直供“菜篮子”基地,推进粤黔协作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引进大湾区农业龙头企业,争取与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打通绿色优质农产品专供渠道。全力打造成为大湾区康养旅游的“后花园”,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打造跨州跨省域无障碍旅游。三是深化双向开放。物流方面,加快启动实施洛贯物流园二期建设,全力将侗乡示范区建成全省区域物流中心、产品集散中心、面向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交通方面,积极争取增加贵广高铁过境列车在从江的停靠班次,开行从江至大湾区的直达列车。四是深化人才交流合作。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模式,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力度,拓展人才交流广度深度,提升干部综合能力。
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表示,榕江县将利用好《备忘录》签署的契机,抓住贵州“村超”出圈机遇,努力把大湾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吸引过来,把榕江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转换出去,为贵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真正发挥“桥头堡”作用。一是深入开展“对标行动”“融湾行动”,持续深化“山海协商”,加强对接联动。积极学习借鉴大湾区的改革成果和经验做法,推动“老区思维”向“湾区思维”转变,引导牛瘪、羊瘪等特色美食走进大湾区,吸引大湾区领导干部、企业、市民了解榕江、走进榕江、投资榕江。二是聚焦“主导产业”,深化产业协作。做优农业产业,全力建设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基地和区域交易集散中心;做强工业产业,大力发展木材加工首位产业,打造全省最大的泛家居产业集群和木材交易集散中心;做实新媒体产业,着力把“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农村电商“新三变”做出成效,全力助推黔货出山。三是办好“贵州村超”,推动文旅突破。持续办好“村超”联赛,进一步深入挖掘“村超”赛事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衍生发展“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等“超经济”,吸引大湾区游客到榕江旅游消费、企业到榕江投资兴业,把村超“流量”转为游客“流量”。四是实施“引才行动”,强化人才交流。深入实施县域“聚才行动”战略,继续通过“银龄计划”“青村计划”“富才计划”“榕归计划”“导师计划”等“五大”引才计划和“组团式”帮扶,从大湾区引进一批优秀人才聚集榕江,通过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