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启春
一天早晨,不经意间看见阳台上的那盆野菊花开了,嫩黄的花蕊、浅粉的花瓣,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欣喜无比。这株不起眼的野菊是我七年前从库设小学带来的,它伴随我已有二十一个春秋,看到它,我在库设小学的时光历历在目。
库设的晚秋,淅淅沥沥的雨丝飘进宿舍楼的走廊,地上一片湿滑,走廊角落里的那个孤寂的烂花盆,一株野菊花正迎着风雨绽放着,还带着几分执着与傲气。这株弱不禁风的野菊,在这个寂寞的角落里悄然绽放,默默地陪着我度过了多少个漫长的秋冬。
2000年,我从高坵小学调到库设小学,在第一个秋天里,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一株株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里,面黄肌瘦,单单薄薄地在寒风中伫立着,昭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这里的孩子呢,也是个个单瘦而黝黑,风一样地在这个大风坳里跑来跑去。野菊、孩子,成了我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走廊上的这株野菊花,是一个叫小芳的学生从山上挖来送给我的。
小芳身单体薄,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他乡,姐妹俩寄居在伯父伯母家。学校知道她穷,凡是上级给予资助,最先考虑的就是她,我们几个老师也视她为自己的女儿,经常给她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利用周末到她家家访。小芳不仅乖巧懂事,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快毕业时,她辍学了。后来听说她为了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几个弟妹,只能选择辍学,靠打工挣钱供弟妹读书,我为她深感惋惜!
库设是一个有名的大风坳,许多老师都以种种理由调离,而我,连续两年的遴选,最终都以微小的劣势惨败告终。我如一个迷路的孤行者,始终走不出这重重山峦,在这个大风坳里徘徊,无法实现一个孤行者的理想,去远山的那边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也许是自然环境的因素,还是好老师调走的原因,这里的学生急剧减少,从当初我来时的二百多个,到一百多个。经调查了解,库设片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多,接二连三的孩子都离开农村到城里就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减少,老师也越来越少了,我更加感到孤独和落寞,此时,恐怕只有这株野菊才能真正读懂我的心!
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学生寝室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场所。我与他们促膝谈心,教他们洗衣叠被,辅导他们作业。他们思想有什么波折时,我就耐心进行疏导;他们想念爸爸妈妈时,我就掏出手机给他们打电话……记得有一个叫小华的男生,刚出生时被生父母遗弃,他被人领养,为了生活,养父养母常年漂泊他乡,小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小华因缺少爱,自尊心异常强。有一次与同学发生点摩擦,想半夜离校出走,我们耐心劝阻也无济于事。突然,我无意瞥见那株野菊,想起小芳,便把小芳的故事讲给他听。讲着讲着,小华突然抱着我失声喊起来:“爸爸,我懂事了。”
从此,小华变得大方开朗起来,学习越来越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同年,我也遴选上了县城关一小。
“宁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野菊花始终是坚强傲骨的,从不屈服于风霜雨雪,薄薄瘦瘦的身姿熬过了漫长的秋冬。严冬过去,它又从那看似干枯的茎秆上生出细细嫩嫩的叶子,衬托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