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方为
锦屏县彦洞乡瑶白村坐落在苗岭支脉九寨高坡隐龙山上,位于锦屏、天柱、剑河三县交界处,属侗族北部方言区。平均海拔700米,年均气温13C,年降雨量135O毫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切割深,山高坡陡,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总面积11158亩(1亩=0.06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27亩,林地面积1万余亩。瑶白村古树参天,绿树成林,全村有枫树、银杏树、红豆杉、板栗树、香樟、榉木、杜鹃树等千余株古树。有的古树高达数十米,直径约三米。瑶白村是中国古树大树最多村寨之一。
瑶白村古树为何至今保护这样好?原来古树是瑶白村民的图腾,村民把古树当成祥龙来朝拜,当作祖宗来祭奠。
瑶白村把祥龙古树作为图腾祭拜背后有着美丽的传说。
一、龙子降生
传说天地开辟之时,创世女神萨天巴从身上扯下两个肉团扔在坡上,肉团孵出松恩和松桑,成为人类和动物的祖先。松恩松桑生出宜仙宜美,宜仙宜美生养了姜良姜妹,成为人类的始祖。后来洪水滔天,万物被淹,姜良姜妹躲进金瓜向东漂流。东海龙王知道后化道彩虹拦住金瓜,金瓜不再飘摇晃荡,慢慢变成一座美丽的金岛,姜良姜妹就住在金岛上。为感谢救命之恩,姜良姜妹拜龙王为父,终身尽孝,龙王答应并把两颗灵丹分送给兄妹,嘱咐他们结婚当晚服下。姜良姜妹是同胞兄妹,不好成婚共床,只好跋山涉水去问亲。姜良姜妹攀上山顶问凤凰,凤凰告诉他们说:“你们是人间唯一的人类,是天生一对,地定一双,你们各把一块磨石滚下山岗,如果两块磨盘在山下拼合,你们就开亲结婚。”姜良姜妹各把磨盘推下山岗,两块磨盘在山底拼合得稳稳当当,连试三回,结果都一样。于是兄妹俩手牵着手下山梁,在依山傍水的平坝上步入洞房,同时吞下龙王送给的灵丹。姜妹怀胎十五个月,生下一个肉团,姜良姜妹将肉团剁碎抛上天空,第二天醒来,成千上万的婴儿从霞光中降生。因姜良姜妹服下的灵丹为龙王血气所化,所以他们的孩子有龙的血统,自然称作龙子。
二、迁徙寻龙
仡缆是古代侗族最大的部落,王素是第一代族长,他带领部落南迁到平阳,第二代族长是公召,他学着大雁南迁到吉安坝,第三代族长是金嘉,他手里拿着祖龙杖带领大家迁徙到西南。这时云上传来祥龙一句话:“全体族众跟我走,哪里找到我,那里就是定居的好地方。”
明朝永乐年间,瑶白居住地还是一片树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山地。林间有一山坳叫隐龙坳。山坳边有一眼山泉,泉水汩汩流成池塘,环境优美,天籁悦耳。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和贵州其他地方逃荒避难的先民,先后分别散居在“归抗”“世佑”“平架”等自然村寨。先民们耕田种地,饲养牲畜,昼夜勤劳,繁衍生息。先民们饲养的水牛黄牛经常聚集在隐龙坳一带,有的游在池中,有的居在林内,悠然自得,赶也赶不一去。瑶白先民认为,牛是灵性动物,与龙同种,牛眠吉壤,吉壤有龙。于是就纷纷迁徙而来,拓荒垦土,建设家园。原先居住在归抗自然寨的龙氏家族,听说瑶白有龙,找到了归宿,于是就抢夺先机,抢占地盘,率先搬到瑶白落户,成为瑶白开寨第一族。
三、朝廷斩龙
明朝万历年间,瑶白村诞生一位远近闻名的奇人。此人名叫滚包岜,生下几天就会说话,八九岁九高马大,力大无穷,无所不能。母亲口渴了,他就将一根稻草插入地下取水给母亲喝;母亲想吃鱼,他就用脚拦河捉鱼煮给母亲吃;父亲去河对岸犁田忘记带牛轭,他就从河这边抛扼过去不小心打断耕牛一只腿。后来他就成了瑶白村威虎勇猛的款军首领。
明初洪武年间,黎平款首吴勉率领黎平款军和侗族人民起义。为镇压农民款军起义,明太祖朱元璋派六子楚王朱桢率三十万大军自长江经洞庭湖沿着清水江来到隆里平乱。为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巩固大明江山,朝廷就在隆里设置守御千户所,并责成隆里千户所加强对当地侗族款军的清剿。听说瑶白村有奇人款军首领滾包岜,隆里千户所就派地理先生勘察瑶白风水。地理先生回去禀报说瑶白村位于两条河交汇的山脊上,实为“两水夹一龙”风水宝地,英雄辈出,才俊荟萃。为防止出现类似吴勉农民起义领袖,隆里千户所代表明朝廷派人到瑶白村缉拿滚包岜并挖山埋铜斩龙脉。起初滾包岜闻信躲进深山老林里,隆里千户所找不到滚包岜就把村民团团围住,扬言不交出滾包岜就杀死瑶白村所有人。为救出村民,滾包岜主动出来讲理,隆里千所二话不说就捆绑带走,滾包岜活活气死在祭祖广场上。滾包岜气死后,隆里千户所责令将其横埋在凤凰岭上。
四、学艺招龙
朝廷斩龙后,直到清光绪元年一百五十多年间,瑶白村硝烟四起,土匪猖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瑶白先民认为这是朝廷斩龙的结果,逐步形成“有龙则兴,无龙则衰”的强烈共识。
清光绪十五年,听说湖南洋溪浦口有人知道招龙术,能够将失灵的祥龙苏醒过来。为唤醒祥龙,免遭苦难,振兴家业,瑶白先民反复商议,决定凑钱凑米派龚文昌、滚光举去湖南洋溪拜师学艺。龚文昌攻学汉戏,滚光举专习招龙术。龚文昌回来后根据地域特点,创造了瑶白古戏,传承至今。滚光举回家后,勘察瑶白地形地貌,在隐龙山、文笔山、鲤鱼山、观音山等要害处,修建东岳庙、南岳庙、文昌阁、观音阁、水德祠等,并根据地理特点编摆“将军点兵”“天缸佑寨”“文笔蘸墨”“鲤鱼上滩”“观音坐莲”等故事,逢年过节,组织引导村民开展“迊龙赐祥”庙会活动烧香拜龙,连续不断地唤醒祥龙。
五、古树成龙
民国初期,瑶白村开办了全乡第一所小学,人才陆续辈出,各项事业开始兴旺。这段时期,每当月朗星稀的夜晚,村民经常发现白勒岗古树上有闪光的东西在上下游动;村民们经常梦见祥龙缠绕在古树上爬来爬去。村民私下议论说祥龙苏醒过来了,滾包岜也变成了祥龙,这些祥龙把灵魂寄托在村寨的古树上。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在瑶白村民心里牢固树立“古树就是祥龙,祥龙就是古树”的坚定信念,自觉把古树当作祥龙和祖先来保护和祭拜。瑶白村民还把一些古树命名为祖龙古树、水龙古树、角龙古树、黄龙古树、青龙古树、鱼龙古树、火龙古树等。村民们求子求孙就祭拜青龙古树,望高升发财就祭拜鱼龙古树,要健康长寿就祭拜祖龙古树,想逃灾避难就祭拜火龙古树。
瑶白村古树图腾就是祥龙图腾。瑶白村古树图腾记载着瑶白村民沧桑历史的变迁,寄托着瑶白村民的美好愿望,维系着瑶白村民的团结与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