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刘燕成
2023年5月初,作为省直单位派驻丹寨县驻村第一书记,我来到了该县扬武镇老冬村。那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夏日时光,我喜欢和熟悉乡村,因为我出生于农民家庭。驻村后,我很快就融入到了群众之中,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夏日里绿绿的老冬村。
老冬村是一个典型的民族特色村寨,全村面积 11.92 平方公里,地处丹寨县扬武镇北部方向,距离镇政府3公里,丹寨县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12个自然寨,有14村民小组,其中苗族人口占90%,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2019年列入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苗族村民系蚩尤的后裔。寨上相传的苗族古歌记述:很久以前,老冬人生活在黄河边,他们的一位首领天生怪异,勇猛异常,但后来由于不幸被诱杀,其部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命,一路不停地迁徙,他们有的来到了现在的黔东南,来到了丹寨,老冬苗族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牛场天,老冬人举寨过传统节日——“祭尤节”。
村里保留着许多古朴的民族传统习俗。比如:开春动土、开秧门、保家撑门、起工架马、牵纱、织锦、染布、婚丧嫁娶等,均遵循一定的习俗择日进行。老冬人以稻米饭为主,菜肴有苗家酸汤鱼、酸汤菜、腊肉、韭菜洋芋粑、沙药沌鸡、腌酸菜、笋子、蕨菜等独具风味的民族传统饮食。村民历来喜好开展斗牛、斗鸡、斗鸡、扳手劲、扭扁担、摔跤、长跑、登山、民间武术表演等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娱体育活动。绝大多数村民身怀绝技,妇女挑花、刺绣、织锦、编花带;男人起房子,制家具,雕窗花,凿梨弯、削牛丫、砍扁担等。村里流传有苗族口头经典“贾”、叙事诗、祭祖词、祝词、巫词等,以及情歌、酒歌、出嫁歌、哭丧歌、礼仪歌、季节歌、飞歌、门闾歌、修造歌、盘问歌、姊妹歌、儿歌、木叶歌、唢呐歌、发大号等民族歌谣。芒筒芦笙舞、板凳舞、跳鼓舞等老幼皆擅长。芦笙、芒筒、唢呐、大号以及顺手拈来的木叶等民间乐器更是男女老少必备武艺。
老冬村地处低洼河谷,山泉河水终年不涸。绿水青山,密林郁郁,空气清新,山水、林木、田园、民居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和谐自然人文村落和民族文化特色村寨。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无论是旧房还是新建房,房子均为干栏式杉木建筑,小青瓦盖顶。其中的苗族吊脚楼,多数为一楼一底,也有二楼一底的,底楼主要存放农具以及厨房用,二楼作日常生活休息、用餐、卧宿,三楼为储仓。3间或5间为一栋,有5柱、7柱为一排的结构形式。二层均隔有走廊,并安有独具民族特色的美人靠。
北宋文学家半山先生《初夏即事》诗曰: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每当我行走在苗岭深处的老冬村的各个自然寨,只见夏日的骄阳在微微吹来的山风中染绿了山谷,远处是婉转动听的鸟鸣,近处知了的叫声不绝于耳。夕阳或者晨晖,远远地挂在绿绿的山腰上,风一来,就越发的浓,越发的白,实在是漂亮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