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凯组
近年来,凯里市积极探索以优化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力、优化骨干队伍增强带动力、优化服务机制增强共治力、优化资源要素增强保障力的“四优四增”为总抓手,分类推进易地搬迁小区、新建小区、老旧小区三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城市基层党建“1+3”工作体系,全面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
优化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力。健全市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逐级明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通过市委牵头抓总,精心谋划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街道统一设置“六办七中心”,厘清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职责权限,优化街道社区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一窗通办”改革。选优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专职党务干部,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党员同志分别联系1个街道、1个社区和1个网格;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个以上社区和1个以上网格,市委书记每月召开社情民意恳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去年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帮助街道社区解决实际问题625个。街道党工委具体抓,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驻区单位、驻区“两新”党组织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群策群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效开展。社区党组织直接抓,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细落实。全面优化网格设置,实行“一张网”编码管理,构建“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的工作格局。
优化骨干队伍增强带动力。抓实城市基层党建骨干队伍培育工作,着力建设专业化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大力实施社区“领头雁”工程,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按照“五个一批”要求,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34名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从市直部门、街道、国有企业选派党务骨干到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34名、驻社干部93名。建强社区党员队伍,制定城市社区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注重从退役军人、返乡能人、返乡高校毕业生中培养发展党员,稳步壮大社区党员队伍。对城市社区5100名党员实行分级分类培训,创设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推行党员承诺践诺服务,强化党员积分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党员队伍整体活力。育强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首次认定、招考、招聘、招募等方式,选优育强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志愿者和社区专职网格员,每个社区均配备1名以上专职党务工作者,每年招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见习。大力培育发展专业社工组织和社工人才,实施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试点,持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有85名持证专业社工。
优化服务机制增强共治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根据城市社区不同功能特征,精准改进服务方式。在城市易地搬迁小区,聚焦搬迁群众融入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后扶三融入”治理模式,推行专班引导服务抓情感融入、专人帮带服务抓生活融入、专项职业服务抓就业融入,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如,开怀街道上马石易地搬迁社区“抓治理促和谐”规范有效,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等荣誉称号。在城市新建小区,聚焦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时有发生等问题,积极探索“社区红管家”治理模式,构建“红色物业”体系,成立红色业委会,吸纳社区“两代表一委员”、物业公司党员、小区业委会党员成员、小区业主党员、在职党员等力量组建“社区红管家”服务团队,推行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党员负责人与社区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共同推进组织共建、活动共联、服务共促。如,城西街道未来城社区以“社区红管家”深化基层治理成效明显,先后荣获“全省文明单位”“全州社区十佳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在城市老旧小区,聚焦基础设施老化、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积极探索“邻里同心圆”治理模式,建立“邻里议事会”,制定“邻里”公约,开展协商议事、互帮互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和美社区。如,湾溪街道龙井社区开展邻里互帮互助成效明显,2021年获得“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优化资源要素增强保障力。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强化城市基层党建要素保障。财政资金保障到社区,将社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社区年度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工作经费均达20万元以上,市级财政每年下拨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协管人员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管理、体育文化活动等服务群众工作。服务力量下沉到社区,将全市34个城市社区划分为57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党小组长、网格警员等人员,常态化落实居民走访、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社区治理一网统管。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送服务到网格、到楼栋、到住户。目前,州、市两级945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积极参与社区群防群治。基础设施完善到社区,将社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社区“有党群服务中心、有学校、有卫生服务中心、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儿童之家、有休闲广场、有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的“出门七有”模式,完善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2022年投入资金2090万元,完成了34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