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理显
青山不改,产业如金;乡村蝶变,村美民富。
这是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更是该村保护生态修复,践行“两山”转化路劲的生动实践。
走进平甫村,古树、古井、古民居相映成趣,干净整洁的乡村步道阡陌交通,各家各户的门庭院落生机盎然、瓜果飘香,村容寨貌争相嬗变,风光步移景异。村外连绵成片的山林,就是该村天然的养蜂基地,辛勤的村民像蜜蜂一样,勤劳酿造甜蜜的生活。
迎着盛夏的朝霞,村民吴鹏迈着轻盈的步伐,前去察看蜂蜜基地情况。晴空白云下,莽莽群山里,成百上千个标准化的蜂箱,漫山遍野搁置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里,任由蜜蜂采集生长在百花丛中的液体黄金。
在村头的橘园里,吴鹏打开一个箱盖,取出一张张隔板观察。看到上面全部布满晶莹剔透的蜂蜜时,他心情兴奋到了极点,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这一箱蜂蜜太饱满了,起码有15公斤。”吴鹏兴高采烈地说。
这箱蜂蜜因为安放在果园里,花粉充足,蜜蜂采蜜的范围小了,蜂蜜的产量自然就高。
对已经灌满蜂蜜的蜂箱,吴鹏准备过两天就要来采集了。他说,如果不尽快采集,蜜蜂就不会去采蜜了。
据吴鹏介绍,这箱蜜蜂是去年从另一箱中分箱而来的。从现在蜂群的数量来看,今年还可以再分一箱。平甫村的蜜蜂养殖,就是在这样一年年的养殖扩展中,成倍地扩大规模,目前已经增加到8000多箱了。
“去年,我们新增加了3000箱标准化蜂箱,在新技术支撑和精心管护下,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看着这些给村民带来幸福生活的蜂蜜,吴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平甫村有林地面积1.47万亩,森林覆盖率84%。是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平甫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向森林要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注册成立了黎平县平甫顺风生态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全村82户农户参与林下蜜蜂养殖。
合作社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结合社员意愿和劳动力状况,对蜂箱进行认领管护,所产蜂蜜,可自行销售,也可以按保底价卖给合作社。社员除了销售蜂蜜外,还有合作社的效益分红,这大大增强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平甫村共生产蜂蜜2万余公斤,产值200多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响平甫村野生蜂蜜品牌。合作社联合其他村的8个合作社报团取暖,成立了黎平县德顺九一泽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生产、经营两分开的方式,不断开拓市场,壮大养殖规模。
好生态催生新业态,美丽乡村孕育美丽经济。除了发展蜜蜂产业外,平甫村还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天麻产业。目前已种植天麻4万窖,带动80余人开展季节性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每每茶余饭后,村民们就会悠闲地在村里散步,产业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让他们感慨万分。记忆中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破败的房舍、猪圈、旱厕等早已不复存在,随之取代的是平坦的水泥路、标准化的篮球场、图书室、文艺活动中心等。
这样的变化不过是几年来的事情,村民吴意利感慨道:“如今这景象,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今年以来,平甫村以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为抓手,下大力气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倡导和法治教育普及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极速跑”。2022年,在产业发展带动下,平甫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60元,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而行。
站在村外眺望,如黛青山将平甫村团团围住,形如一片巨大的莲叶,让平甫这朵发展正当其时的“莲花”,璀璨绽放。
平甫村的美丽嬗变,是黎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县以天麻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倍增行动,通过向森林要产业,向青山要效益,实现“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的“百千万”林下经济产业工程。目前,黎平县林下经济建成百亩以上村级示范基地323个,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103.8万亩,实现产值12.2亿元,覆盖农户4万余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