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美交) 近年来,从江县尧等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持续打造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通过实施帮带、双培、联建三举措强组织、育队伍、兴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帮带”机制强组织。围绕乡村“五大”振兴任务要求,实行“一对一”“一对N”结对帮带机制,推动村党组织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明确支委班子5人与后备力量“一对一”结对,制定年度后备力量培养计划和详细阶段性目标,以岗位锻炼、外出学习、实地实操等方式培养村党组织带头人、产业带动能人。对支部31名党员分区划定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联系184户农户的工作机制,由党员负责区域内政策宣传、劳务就业、产业发展、社会治安、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不定期开展优秀党员、帮带先进事迹等活动评选,激活帮带机制动能。
“双培”工程育队伍。以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和致富能人“双培”工程为抓手,以村“两委”成员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强化村务与村集体经济之间的融合,推进村级管理层合一。建立健全村社合一的议事决策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等,规范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同时,着重从年轻优秀组干、毕业返乡大学生等人员中发展年轻党员,鼓励其参与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外出交流学习,将其培养成村级致富能手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合格“后备”人选。
“联建”模式兴产业。因地制宜,尧等村不断盘活“三资”资源。利用楠竹资源优势,成立楠竹专业合作社,将84户脱贫户纳入合作社,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建立竹木加工厂,培育笋竹两用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竹下生态种养、竹制品加工等附加产业,并适时根据市场导向调整主导产品。根据县级“一药三香”产业发展思路,将外出务工农户闲置土地统一流转,建立265亩集中连片百香果产业基地,由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运营,定期分红到户。依托传统苗绣手工技艺,在县民宗局项目资金帮扶和乡贤企业带动下,建成苗绣手工创作基地,通过村集体经济出场地,企业发放订单,绣娘接单完成绣品,企业精深加工、统一销售,促进村集体经济和绣娘“双”增收。目前,尧等村苗绣基地带动绣娘就业60余人,累计促增收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