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26日

对“锦屏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思考

□ 龙令洌

“锦屏文书”,是指黔东南自治州境内以锦屏为代表的清水江、都柳江和 氵舞 阳河流域的苗、侗等各族人民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形成,反映林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民间习俗、生态环保、区域经济、民俗文化、社会变化的历史记录。“锦屏文书”主要分布于黔东南州及湖南省靖州、会同、通道、新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等周边地区,民间遗存量估计在40万—50万件。目前,黔东南州锦屏、天柱、黎平、三穗、剑河等9个“锦屏文书”项目县征集馆藏的“锦屏文书”原件达24万多件。馆藏最多的是锦屏县和黎平县,其中锦屏县6.3万多件,326册,实物248件,涉及1128户农户,已完成数字化典藏达5.36万件。锦屏档案馆馆藏年代最早的“锦屏文书”,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距今475年。由于其重要的文化价值,2010年“锦屏文书”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即“中国记忆工程名录”)。

一、意义与必要性

(一)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锦屏文书”,是贵州历史上生态文明建设、多彩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生态保护史上树立了一个世界性典范,有着极其重要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传承意义。对当今的社会治理、林业改革、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申遗有利于做大做强贵州“锦屏文书”品牌,弘扬“锦屏文书”的“中华诚信精神,世界生态典范”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宣传推动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二)构建诚信文明法治社会

“锦屏文书”的申遗,旨在弘扬锦屏文书“中华诚信精神,世界生态典范”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智慧,让锦屏文书“诚信、礼法、生态、和谐”的普世价值和意义得到全世界认同,让我们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智慧、契约精神、诚信文化和生态理念,尤其是我国南疆林区的杉乡记忆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采。

(三)坚定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锦屏文书”申遗,可以更好地推进“锦屏文书”的收集、整理、保存、展示、研究、出版、利用工作,是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需要,有利于提升贵州的生态文明自信、民族文化自信,对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对促进贵州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基础工作

启动“锦屏文书”的“亚太或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锦屏文书特藏馆、档案馆是“锦屏文书”及国家古籍档案资料和民族民间重要档案的重点保护机构,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建议州档案局以及锦屏文书保护项目县在完成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的同时,要建设有与“锦屏文书”馆藏条件要求相匹配的“锦屏文书”特藏库(室)。要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锦屏文书”特藏馆的专题陈列展的内容和品位,充分发挥锦屏文书陈列展“中华诚信精神,世界生态典范”主题宣传的教化作用,在相关“锦屏文书”项目县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陈列展厅3-4个。

(二)开展资源普查工作。开展馆藏“锦屏文书”和各相关部门以及全州民间“锦屏文书”藏量摸底调查工作,“锦屏文书”所涉及的相关项目县要对文书的不同载体深入挖掘并登记,对现有档案馆馆藏文书编制目录提要,做到数据清晰,有目可查。

(三)搞好“申遗”文本编制。编写出形式规范、特点突出、内容详实的“申遗”文本,并翻译成英、法、俄等多种语言文字文本。

(四)扩大“申遗”专题宣传。要根据“锦屏文书”的相关资料,拍摄出“锦屏文书”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的系列专题宣传片,进一步扩大“锦屏文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关县的宣传部门要统筹安排,分阶段做好“锦屏文书”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工作的新闻发布会、文化巡回展、专题报道以及开展各项适合青少年“文化进校园”和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进乡村”活动等工作。

(五)加强“锦屏文书”学术研究,提高其国际学术影响力。

目前,涉及“锦屏文书”的公开出版物共计160种,正在出版60种。下一步继续组织编纂出版“锦屏文书”系列影印集;充分利用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力量,积极开展研究利用工作,出版“锦屏文书”研究论文集等学界公认的学术成果。组织召开“锦屏文书”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锦屏文书”的国际影响力。

黔东南州及“锦屏文书”项目县通过坚持适时轮流举办适当规模的“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加强国内外高等院校与学术研究机构对“锦屏文书”的合作研究,在各项目县创办“锦屏文书”研究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加快编辑出版包括《锦屏文书》影印件、精品选、总目提要,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系列丛书。每年在各项目县轮流举办有国际影响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展锦屏文书“文化进校园进乡村”等文化娱乐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锦屏文书”的文化影响力。

三、活态传承与利用

打造“锦屏文书文化旅游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传承和保护基础上,活态利用“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特藏馆自2015年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游客参观30,000人次,现累计接待游客参观达210,000人次,其文化引领与旅游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下步要巩固提升文化品牌,推动“锦屏文书”旅游文化景点景区建设,促进黔东南各“锦屏文书”项目县的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使“锦屏文书”品牌成为推介“多彩贵州”和“大美黔东南”文化旅游的国际名片。

将“锦屏文书文化节”提升为黔东南州的一项重要民族节庆活动,制定中长期规划,进行精心谋划和重点打造,使之成为黔东南州传承展示“锦屏文书”所富藏的“中华诚信精神”,弘扬“锦屏文书”中“生态、法治、诚信、和谐”核心价值理念的一个重要旅游文化节日,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涉及“锦屏文书”项目的相关县可轮流每年适时举办一次适当规模的“‘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同时组织举办当地群众广泛参与的“锦屏文书”收集征集、抢救保护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锦屏文书”等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延续民族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和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通过举办“锦屏文书文化节”活动,强化保护,推动传承,加大“锦屏文书”的活态开发利用,有计划统筹安排好“锦屏文书”的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文艺汇演、文化展览,同时认真策划以锦屏文书特藏馆为辐射中心,建设打造“锦屏文书文化旅游”精品景点景区,形成独具特色醉美黔东南“生态文明”的旅游精品线路和“诚信文化旅游圈”,推动“文化兴州”“旅游活州”战略实施,带动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理顺保护与开发各方关系

建议省州人大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文书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列入法律监督和代表视察的重要内容,每年定期不定期到黔东南“锦屏文书”保护项目县进行法律监督和代表视察,以《锦屏文书保护条例》为法律武器,保护“锦屏文书”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为申报《世界记忆工程遗产名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锦屏文书“申遗”的认知上,我们要纠正以往的偏差,现阶段“锦屏文书”申遗还是以申报“记忆遗产”为最佳选择,等时机成熟,学术研究挖掘出丰富的“非遗”内涵成果后,完全可以进行“非遗”项目申报。

(二)明确“锦屏文书特藏馆”机构定位与职责

在自治州“锦屏文书”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州“锦屏文书”管理的州级直属事业机构,业务上接受省州以上档案、文物、文博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监督。该机构负责行使全州“锦屏文书”综合管理等职能,对州县两级档案、文物、文博、文化、旅游、教育、林业、环保、民族宗教、公安等部门协作工作进行调度与监督。

该机构下设办公室、法规监督、馆藏查阅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处理、展览中心及旅游开发等相关职能科室,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其工作职能,确保该机构职能工作开展。各“锦屏文书”保护项目县的档案局、档案馆相应增设“锦屏文书”征集抢救、管理保护、编研利用等内设股室机构。

(三)聚焦文化传承,发挥好“锦屏文书特藏馆”窗口作用

将“锦屏文书特藏馆”逐步向博物馆性质转变,力争纳入国家免费开放系列中,保障维护保养经费的持续与稳定,充分发挥好“锦屏文书”主题陈列展的作用,全面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宣传阵地传播能力。

要将“锦屏文书特藏馆”建设成为黔东南州重要的展示窗口,讲好贵州锦屏文书“诚信、礼法、生态、和谐”故事,充分利用2至9层的观光廊道空间,进一步丰富展陈形式与内容,使之建设成为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乡土文化的教育基地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地方风情旅游展示基地。

(四)以先进数字化手段,实现“锦屏文书”保护利用

对全部原件数字化扫描,建立原生态保护典藏数据库,搞好线上展览馆展示宣传和开发利用。

(作者单位:锦屏县档案馆)

--> 2023-07-26 1 1 黔东南日报 c222674.html 1 对“锦屏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