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丹轩) 7月23日,万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苗族八大支系服饰巡演正式举行,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尽享非遗文化盛宴。
当天上午八点,在丹寨县锦鸡广场,来自全县境内八大支系的苗族同胞齐聚在此,大家身着本支系节日盛装,吹响苗族芒筒芦笙,围成同心圆,在层层叠叠的“人浪”游方队伍中,浓浓的节日氛围热情拉满。
芦笙声起,锣鼓喧天。十点整,苗族服饰巡演正式开始,各支系排列成方阵,踏着欢快的芦笙节奏,按照既定路线有序巡演。近5公里的巡演道路两旁人山人海,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摄,沉浸在这一非遗盛况中。
“我从群众载歌载舞中看到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这种感觉太美了,应该要发扬光大。”上海游客张安芳心潮澎湃地说道。
“没想到这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服装如此的精彩,文化这么丰富,各村各寨不同特色,我们来到这里看到如此盛况非常开心、非常兴奋!”广东游客程伟贤被现场壮观的场景震撼时说。
丹寨县素有“非遗之乡”的美誉,全县境内共有包括苗族蜡染、锦鸡舞、古瓢舞、苗年等在内的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古老而优秀的智慧结晶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发展至今,离不开一方沃土的养育,还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对自我文化的肯定。非遗周的举办,不仅搭建起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对外宣传的桥梁,也进一步增强了苗族同胞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为了这次非遗周,我们精心准备了很久,制作了蜡染衣服,还有蜡染产品,今天展示给大家,让所有的人知道和了解我们丹寨的非遗蜡染技艺。”扬武镇排莫村村民杨雪兰激动地说道。
“我今天带来的这个古飘琴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学习这个古飘琴演奏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但是只掌握了一部分的知识,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下去,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雅灰乡送陇村村民石开东兴奋地说道。
为更好地将丹寨璀璨的非遗文化多角度多方位呈现给观众,本次非遗巡演各苗族支系还设计了定点展示环节,大家纷纷结合本支系本村寨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将古法造纸技艺、苗族蜡染以及特色农产品搬上了非遗巡演的舞台,展现新时代文化传承和苗族同胞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带来了又脆又甜的城江西瓜,我家今年种了二十亩,收入应该在二十万元左右,下个月,我们村将举办城江西瓜节,欢迎大家来品尝。”兴仁镇城江村村民张英花开心地说道。
此次非遗巡演,还吸引了黔东南州各县市的众多苗族支系自发组队队伍,他们身着盛装而来,共享文化,共庆佳节。
“今天我来到这里看到各苗族支系的民族服饰,都很漂亮,我感到很开心,为我们民族文化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黄平县新州镇摆干叶村村民杨珮瑶说。
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以“非遗·在时尚中闪光”为主题,在为期六天的活动中,贵州省和全国多地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线下线上联动方式,集中展演展示展销。期间,还将举办专业论坛、特色展览、民歌擂台、研学课堂、篝火晚会、时装秀、美食汇等精彩活动,助力实现“举办一届非遗周、开启一个旅游季、聚集一批好项目、掀起一次消费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