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29日

未成年人为偶像打榜需正向引导

○ 顾登夏

今年16岁、正上高中的女孩魏婷,因为偷偷拿走家里上千元钱准备给偶像打榜,与父亲发生争吵推搡导致两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记者调查发现,像魏婷这样的未成年人不理智追星现象并不少见。(7月21日《法治日报》)

近几年,持续开展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清朗”行动,就包括论坛社区、群圈等环节危害未成年人以及网络“饭圈”乱象。打榜属于“饭圈”文化现象,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声援偶像方式。大数据时代,明星够不够红有了可以量化的指标。在“圈”里,“大粉”发布任务,“学生粉”执行任务,已成为抬高某个明星“红值”的操作。

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也不论校园内外,一些学生不爱学习爱追星,把成千上万的钱用于打榜和投票,甚至为了维护偶像形象与其他明星的粉丝争斗,举报、互撕、人肉、网络暴力等行为不时出现,这本身就是一种“网病”。

“饭圈”不能啥都去圈。“饭圈”文化作为现实反映,蕴含着人们价值追求的取舍,不好一概反对,但必须有规矩,有标准,有所选择。引导学生文明追星、理性追星,把追星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才是“饭圈”该有的样子,才能追出正能量。

教育之法,应疏不应堵。追星是一些未成年人不易改变的文化娱乐诉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星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对此,堵不如疏,应该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帮助青少年学会辨析,守住追星边界。社会希望看到的是,对于“饭圈”之类的文化现象,应有理性的判断认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平台企业在平衡利益、盈利和保护青少年方面应守住底线。针对过度打榜之类,应明确上限标准,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实施监管,随时了解孩子网络行为偏好和行踪,发现异常及时作出相应处置。配套完善快捷反馈机制,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向监护人反馈。

为未成年人网络生活保驾护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重要的是认清各自该做什么,积极作为,管精准、治到位、不留白。作为相关部门应发挥好标准制定和监管主导作用,而家、校、企三方应构建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管网治网合力,把好关口,确保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和产品。

--> 2023-07-29 1 1 黔东南日报 c223052.html 1 未成年人为偶像打榜需正向引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