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珺 李林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现象屡见不鲜,存在安全隐患。
进楼充电不合规,“飞线”充电有隐患,电动车怎样充电才安全?答案显而易见——用便民充电桩充电,不仅为电动车提供了安全充电,还能集中停放,干净整洁。
7月25日下午,凯里东出口安置小区,下班回家的居民张小姐骑着电动车直奔小区的智能充电桩便民点,拿出充电器,熟练地插线,扫码,选择额度,支付完成后,车辆便开始充电。下午6点,该小区智能充电桩存车棚里,已有十几辆电动车整齐地排列充电,能够容纳20辆车同时充电的充电棚,还有余位。
“我家住在3楼,以前都是从家里扯线吊下来给电动车充电,邻居很有意见。现在楼下有了专用插座,充电就方便多了,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就能操控,收费便宜,还有充满自停、漏电保护等功能,安全又省心。”居民的李女士高兴地说。
凯里东出口安置小区位于凯里市开怀街道北京东路延伸段右侧,距离市区较远,电动车成为居民的出行利器,小区电动车保有量大,怎么充电成为一个问题。
前些年,为了省事,有的人“飞线”充电,有的人把电池拆下来拿回家,还有的人把电动车推进楼道,带来很大的消防隐患,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效果不佳。
“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仅靠‘堵’是不够的,咱们得让居民有安全充电的地方。”为此社区把小区空地利用起来,该社区引进公司安装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可靠性强的充电棚,打造出安全可靠的充电环境。“充电桩装好后,从源头上解决了困扰居民的难题,我们再也不用危险的方式充电了!”居民杨师傅说。
在建设充电桩的同时,在社区电梯口、宣传栏张贴了电动车不得上电梯的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进行宣传讲解,有效解决了“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充电等安全隐患。“现在小区里多了充电桩,操作简单,充电速度快,安全性也有保障。”居民文先生说道。
在水木花园小区,中国铁塔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充电桩进行日常检修。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国铁塔黔东南州分公司自2019年开始在我州开展低速充电桩项目,目前累计投资超400万元,在我州建设低速充电桩8000口,实现了全州16个县市451个小区建设覆盖,共计为居民提供了28.8万人次的安全充电服务,解决了居民群众出行难、充电难和充电安全难题。
记者走访未来城、城东安置区、白午安置区、现代花园、水木花园等小区,发现凯里不少小区都安装了设施完备的电动车充电装置,居民充电十分方便;形成对比的是,在文昌路、宁波西路等老旧街道的小区居民楼,却很少有电动车充电装置。
市区随机采访的电动车车主反映,老旧街道、老旧小区缺少电动车充电桩,居民“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现象大量存在。同时,不少电瓶车车主表示,不仅老旧社区没有充电装置不方便,市区公共场所没有电瓶车充电装置,有时电量不足时,找不到充电的地方,十分尴尬。
针对公共区域是否能安装电瓶车充电桩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铁塔黔东南州分公司负责人杨再荣。杨再荣介绍,“老旧社区、市区公共区域找不到电瓶车充电设施的情况不久将有所改变。”为方便居民低碳出行,绿色出行,今年黔东南铁塔公司将在中国铁塔与贵州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指导下,持续打造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计划在下半年逐步覆盖公共区域,扩建5000个低速充电端口,累计端口数达到1.3万个,让居民充电无忧绿色出行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