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30日

健康相伴幸福长

—— 建州六十七周年黔东南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张道美

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疗人才,从缺医少药到专业医疗团队,从乡村诊所到县市医院,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百姓最切身的利益。建州67年来,黔东南州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医疗卫生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统筹推进,不仅畅通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也让群众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

翻开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成长履历,从1956年几栋破旧的瓦房到现在花园式的医院,从建立初期的缺医少药,到现在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拥有临床医技50个专业,分设科室58个,实际开放床位2000余张,几乎是建州之初的20倍……67年过去了,这所医院的喜人变化折射出黔东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资源迅速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自2017年建成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以来,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行,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目前,全州完成远程诊疗47.18万人次,其中远程会诊1.89万人次、远程影像诊断35.19万人次、远程心电诊断10.1万人次。

2022年底,全州有医疗卫生机构3700所,比1956年940所增长293.62%;实际开放床位29047张,比1956年437张增长6546.91%;全州有卫生技术人员31712人,比1956年1954人增长1522.9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逐步加快。我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保障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中大病医疗保险有效解决和保障大病患者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

——基层运行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全面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一类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为村医缴纳养老保险,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涌现出了麻江县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员额制”制度改革,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推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建立。

麻江县贤昌镇贤昌村赵明阶就是在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中考入贤昌村卫生室,成为一名“员额制”医生。如今,在赵明阶的收入结构里,除了2000元的基本工资,还有各类补助、奖励,每个月加起来总共有5000多元。扎牢了基层医疗网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政府办医职责进一步强化,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公立医院收入由服务收费、药品与耗材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实现了新旧运行机制的平稳转换,破除了执行60多年的“以药养医”机制,基本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相应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中的“两票制”,全面落实药品国家集中采购工作,药品流动环节价格虚高得到有效治理。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单项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互联网+监督”,创新“智慧卫监”监督执法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

——健康扶贫取得全面胜利。建立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先诊疗、后付费”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了患者就医负担,确保群众看得起病。实现健康扶贫“三个三”全面达标,各县(市)均建有一所达到二级标准的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每个乡镇均建有一所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村卫生室做到“四室分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从“2020年武汉保卫战”到“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从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到“保健康、防重症”防控新阶段。三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各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处置突发疫情,保持最强工作力量,采取最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推进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八个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县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龙头”功能定位,推动12个“千县工程”项目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面巩固提升,全州16个县(市)实现二级妇幼保健院全覆盖,全州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28家,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共220家。全州有7个县(市)通过了省级及以上健康县评估,全州共有健康社区95个、健康村357个、健康学校576所、健康促进机关277家、健康企业76家,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民有所求,必有所为。全州积极推进黎平、麻江、黄平、锦屏总药师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建设紧密型医共体29个,其中凯里、麻江、锦屏为国家试点县。锦屏县敦寨镇中心卫生院抓住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契机,自2022年6月起,投入580万元引进全身多功能彩色B超机、电子胃肠镜、多功能康复锻炼设备等,运行至今共服务3100余人次,让患者“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千百年来,我州的民族医药全凭各族人民口授指传,特别是对全州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从而不断推动中医药创新提质发展。2017年,黔东南州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2020年,全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同时组建“城市+社区”医疗集团,全州16个县(市)人民医院及州人民医院实现高血压防治中心全覆盖,积极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为全州1.3万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健康服务。

美好的生活,健康是基础。一条条健康制度的完善,一项项服务能力的提升,这一切折射出67年来黔东南卫生健康系统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以及卫生健康建设带给百姓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2023-07-30 —— 建州六十七周年黔东南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222989.html 1 健康相伴幸福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