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7月31日

贡献“税动力” 画好“同心圆”

—— 从江县税务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纪实

○ 通讯员 申民创

近年来,从江县税务局立足基层税收职能作用,以“贡献‘税力量’ 画好‘同心圆’”为主题,通过助力民族产业发展、帮扶民族村寨脱贫等方式,倾情服务全县苗、侗、壮、瑶等36余万少数民族群众。今年7月,从江县税务局作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州民宗委向省民宗委推荐。

从江县税务局始终坚持把服务纳税人、服务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狠抓税收业务中心工作,以服务地方发展体现民族创建成果。

积极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税收工作宗旨,努力为从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坚强的财税保障,为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可靠的物质基础。近5年,该局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40.7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22亿元、非税收入7.49亿元、社会保险费征缴入库14.03亿元。创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便民缴费模式,被评为“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案例”。圆满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任务,让全县少数民族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积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由局领导带队定点到辖区内的民族工艺品、民族制品等民族企业开展“大走访”“大宣传”活动,向企业宣传推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服务措施。近五年来累计减税降费6.88亿元,其中累计为206家民族产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减免税费500余万元,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逾1.2万人。用好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为本地企业“牵线补链”,助力月亮山九芗农业有限公司与贵州惠群贵礼名优特产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助推“黔货出山”“黔货入湾”。

在办税服务厅专门开设“侗汉”“苗汉”双语服务岗,主动为不懂普通话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推行少数民族双语纳税服务,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纳税人的一致认可和赞许,让办税服务更便利民生,让征纳关系更加融洽,营造了积极良好和谐的民族团结氛围,2022年从江县营商环境“纳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认真落实“结对帮扶”责任,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帮扶工作,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做好资金帮扶,美化村容村貌。结合从江县下江镇祥心村、良文村是少数民族居多的村情实际,选派三名干部队伍精准驻村帮扶,并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村开展“志智双扶”“扶贫日募捐”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对口帮扶5年来,该局驻村干部以民为亲、以村为家,共计投入帮扶资金约10万元,协调帮扶资金约3万元,职工捐助帮扶资金约0.5万元,着力帮助帮扶村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其间实施修建垃圾焚烧池6座、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建串户路不锈钢安全护栏扶手600余米、修排水管500余米、修整生产便道10.5公里。

做好教育引导,淳化民风民俗。开展“志智双扶”,设立“助学基金”,奖励结对帮扶村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激励、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新时代家乡建设的有用人才。自设立以来,“助学基金”先后为200余名在校学生提供了学习补助,累计发放助学金额约7.9万元。针对帮扶村脏乱的卫生环境以及部分村民嗜酒滥饮的陋习,通过村党支部联建,帮助帮扶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卫生运动,传播健康理念,修建垃圾池、安装污水管推动环境整治,设置村民活动室丰富精神文明建设,从根上革除陈风陋习。

做好产业帮扶,铺就致富道路。根据帮扶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积极帮助重点发展百亩辣椒、千亩油茶和黑毛猪养殖三大产业,同时组织专人协助村民赴邻县学习借鉴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先进种植技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种植水平,种植何首乌等中药材188亩、槟榔芋4亩、林下养鸡2970羽,惠及少数民族贫困户100户380人。协助帮扶村将发展村集体资金100万元入股贵州都柳江公司,参与百香果种植、种桑养蚕、小香鸡孵化基地等项目,年分红总额达6万元,覆盖少数民族群众320户371人,所帮扶脱贫户产业覆盖率达100%,户均年收入增长1000元以上。

--> 2023-07-31 —— 从江县税务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223006.html 1 贡献“税动力” 画好“同心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