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蒙雯仙) “没想到四十不惑的年龄,我还能再次走进校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九星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正国向学校里的“帮扶老师”诉说着心中的愿望,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两年前,贵州开放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选派工作人员到刚边壮族乡开展驻村帮扶,为当地送去人力、教育等资源,支部书记口中的“帮扶老师”便是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宣传动员鼓励下,王正国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还报了大专班学习。
过去,九星村建在静谧的月亮山腹地,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散布半山腰,不远处就是一群嬉戏的牧牛娃。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村里面的人要发展出不来,外面的人进村去留不住。硬件基础设施差、师资薄弱,历任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寥寥无几。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两年间,九星村村干部学历普遍提升,村五大员中在读大专4人,中专1人,队伍力量越来越强。
靠教育强化村干部本领,改变乡村面貌,赋能乡村治理九星村不是个例。这些年,贵州开放大学驻村工作队聚焦教育扶智,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班为村干部们提供免费学历提升,协调教育资源,提升村干部素质,逐步缩小差距,截至目前,参加乡村振兴班30人(其中支书5人,其他村干14人),尝试探索出一条以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贵州开放大学驻村工作队积极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协调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教育惠及各村干部、群众,着力壮大一支骨干队伍,着力鼓励更多理想信念坚定、更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乡村服务,让乡村教育赋能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