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宗旭) 近年来,三穗县台烈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依托有利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茯苓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时下,正是采收茯苓的好时节,笔者走进台烈镇屏树茯苓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在茂密的林地里忙碌地采收茯苓,有的在挥锄挖掘,有的在清理茯苓表面的泥土,有的装袋,干得热火朝天。
“茯苓种植技术容易掌握,而且管理比较粗放,基地种植了100亩茯苓,如今已经成熟了第一批,产量5000多公斤,刚挖出来就被湖南客商采购了。”望着装满卡车的茯苓,基地主人李昌文开心地说。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菌类植物,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应用广泛,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我镇有丰富的松树资源,经过合理规划,松树采伐后种植油茶和茯苓,长短结合,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种植模式。” 据台烈镇林业站负责人潘飞跃介绍,利用采伐迹地推广发展油茶和茯苓产业,变废为宝,减轻了各项成本,增加了村民收入。
李昌文是当地带动村民在山坡上“淘金”的领头人,面对山多田少的现实,他不等不靠,向林要地,先后带头发展油茶、林下茯苓等产业,走出了一条林下发展产业的新路子,赋能产业振兴。
与大多数人一样,李昌文原本也是屏树村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做过木材生意和建筑业,家里也算小有积蓄。近年来,随着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木材生意不再是香饽饽,李昌文萌生了要转行搞其他产业的想法。
李昌文转型发展的思路得到台烈镇政府和屏树村村委的大力支持,并为他“量身定做”了林下产业——特色油茶。经过多方考察,2022年春,李昌文决定利用采伐后的地块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油茶树,同时在松树树桩上套种茯苓, 大力发展油茶和林下茯苓产业。此举既加快了松树树根的腐烂,增强土地肥力,为油茶树增加了营养,又节约了人力清理树桩的成本,一举多得。
屏树村种植的油茶和茯苓需要大量的工时,每年都可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该村村民杨通海说:“自村里发展茯苓产业后,我一直都在这里干活,收入还不错。”
屏树村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党建引领推动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油茶、茯苓等产业,以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加强人才储备建设,启动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涌现了一大批种养能手、大户,李昌文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把产业发展和人才建设同步推进,全村有种植养殖、木材加工、板凳制造等各类致富带头人20人,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屏树村村委会主任李木恩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小小茯苓撬动林下经济大发展。近年来,台烈镇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将群众种植基础好、技术成熟、种植面广的林下经济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林业产业,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