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春春 吴义环 通讯员 龙施明) 8月28日晚上7点,我州首批20名务工人员在凯里火车站集中,他们即将乘坐K739次列车远赴新疆塔城地区务工。据悉,此次首批输送的务工人员主要来自我州岑巩县、榕江县、麻江县和凯里市,由县市人社部门包车送到凯里火车站集中,再由州人社部门免费购买硬卧车票,派发爱心大礼包,并派专人全程护送直达务工地。
“政府组织我们去新疆打工,保障我们的工作,包括身体、气候等各个方面都考虑进去了,虽然去很远,但到新疆自己也很放心。”在家待业多日,来自榕江的马文才说,看到政府发的公告,便积极报名参加。
据悉,本次赴新疆塔城地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采摘红花、沙棘果、向日葵等季节性工作,每人日工资300元左右,务工3至5个月时间,每人收入可达2至3万元。秋收结束后,州人社局将陆续组织更多批次劳动力赴疆、赴粤季节性务工。
在这批赴新疆务工的人员中,一对来自岑巩的夫妻杨汉坤和刘衍兰高兴地告诉记者,希望这次去新疆能够实现平均每个月一万元以上的收入。“以前我们在浙江一直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我老婆每个月能拿六七千,我每个月能拿八九千,这两年厂里效益也不好,刚好回来休息两个月,我和我老婆看见社区有招工,待遇还可以,就积极报名了。”杨汉坤说。
近年来,为积极破解我州部分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喜欢农闲外出务工但工资议价能力不高、务工门路少无保障的问题,结合州情实际,黔东南州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加强与广东、广西以及新疆等省(区)劳务对接,广泛收集用工岗位,积极宣传动员,开展岗前培训,开通免费“点对点”就业直通车,强化劳动维权保障,着力围绕“两栖农人”(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季节性灵活务工),打响“黔东南专业采收队”劳务品牌。特别是在向广东、广西输出务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向新疆输出就业通道,“南下”“北上”同发力,促进多渠道稳岗就业增收。
自2022年3月以来,全州开展有组织“季节性”输出从事收割甘蔗、桉树,采收荔枝、生蚝、红花等务工达1.2万人,实现务工增收1.7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