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学生和家长忙着添置新的学习用品,文具、教辅书、电子产品等销售火爆,“开学经济”持续升温。(8月31日《工人日报》)
又是一年开学季,各地大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家长、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也随之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开学经济”。从书店到文化用品市场、电子商场都是人气爆棚,家长们忙着给孩子采购学习用品,商家也抓住商机,推出多种促销方式迎接开学季,诸如“开学大降价”“新生惠赠”“套装产品优惠”等等,纷纷尽力争夺学生消费市场。由于这些学习用品属于刚需,又大都是消耗品,关系到孩子的日常学习,以及身体健康,需要把好品质关。
学习用品的种类繁多,包括笔、本子、尺子、橡皮、胶带、书包、文具盒等,都是需求量很大的必备品,且要一次性备好基本量,后继还要持续补充。与之同时,近年来厂商不断推陈出新,开发了很多新奇的学习用品,诸如多功能文具盒、减压笔、桌面吸尘器、全自动修正带、转运笔、电动橡皮擦、智能词典笔等,以其新颖功能、独特造型,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并在同学们的示范下,竞相纳入购买计划。
表面上繁华的“开学经济”市场,其实也潜藏着隐忧,主要是一些厂商和品牌的学习用品质量堪忧,诸如材质含有毒素、设计存在安全隐患、“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给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甚至会诱发伤亡事件。近年来,各地曝光的一些“花式文具”,如“牙签弩”、钢珠弩、香味文具、激光笔、“笔里藏刀”等,都是危险的学习用品,很容易伤害到孩子,家长一定不可被其外表迷惑,千万要避开。
还有部分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无视法律和社会道德约束,公开向中小学生售卖“毒”文具、三无文具盲盒、另类“电子烟”等,以新奇独特的功能和造型,诱惑喜好尝试新鲜事物的未成年人。此类问题文具的危害不小,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潜藏较深,不容易被家长察觉,孩子也容易误买,则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检查力度,防范商家乘乱兜售违规产品。
今年“六一”前夕,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自2019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公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儿童和学生用品如玩具、文具、校服等产品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儿童和学生用品不合格发现率为6%。自强制质量认证制度实施后,儿童玩具合格率由不足40%上升至96%。由此可见,以严格的生产标准卡住源头供应,常态化的检查整治打击零售环节,能够起到有效遏制的效果。
因此,在开学季来临之际,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对学习用品市场展开全面检查,清理有毒有害、危险、涉黄、三无等违法违规文具,并对违规销售的商家依法处罚,公开提醒家长和学生,不要购买问题学习用品,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鼓励商家自律守法经营,主动拒绝销售问题产品,共同维护“开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