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向泽周 杨希) 近年来,榕江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抓产业、抓就业、抓治理、抓人才,将各项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振兴成色。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按照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要求,大力发展“精品果蔬·两茶一药”农业主导产业。出台主导产业奖补政策,坚持谁勤劳支持谁、谁肯干支持谁和干得越好奖得越多,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实现产业建设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截至目前,先后完成蔬菜种植11.36万亩,西瓜、罗汉果、百香果种植4.43万亩,累计种植油茶、茶叶13.12万亩,林下种植草珊瑚、板蓝根等中药材14.19万亩。
聚焦就业创业,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以“贵州村超”为契机,围绕“超经济”流量赋能,发挥零工市场、夜市摊位和乡村主播主体优势,积极探索“村超+”模式,开拓岗位促进就业增收。自“村超”举办以来,新增激活就业岗位1200余个,零工市场累计收集岗位1.1万余个,帮助4000余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通过直播活动促进就业创业1万余人。同时,紧紧围绕东西部协作有效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开展“订单”“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就业+产业”模式,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和各类劳动力特点“分类定培”,确保“定向式”输送学员到岗稳就业。截至目前,已开展定向岗位技能培训280人次,实现对口输出就业率100%。
聚焦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化“榕易谈”“榕易调”“榕易帮”等“榕易”系列品牌打造,从促进干群共治、引导群众自治、推动三级联治、构建多元善治和拓宽增收助治五方面着手,夯实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以“榕易谈”为载体,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坝坝会,听取和收集群众问题、建议形成台账,并建立集群众需求、接单、落地、反馈为一体的“榕易谈”闭环式路径发展新模式,依托政府职能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和社会帮扶资源,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需求问题,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榕易谈”650余场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90余个,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70余起。
聚焦人才汇聚,提振乡村振兴动能。大力实施“导师计划”“富才计划”“银龄计划”“青村计划”“榕归计划”五大计划,建立人才“绿色通道”,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信息咨询、项目申报、就医就学等方面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人才服务,定期组织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和开展走访慰问,及时解决专家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拘一格催化更多人才留在榕江。2022年,全县人才总量近4万人,同期增长2300余人,累计发放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补贴37.86万元、兑现人才公寓奖励80套,发放人才慰问金、兑现安家补助2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