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聂蕾
开栏语:
随着“村BA”“村超”的相继火爆出圈,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已经超越赛事本身,成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贵州乡村的实践体现,这是所有人共同绘就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幸福模样。如何深入挖掘“两村”赛事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效和经验,让“村”味比赛的流量变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量,更需要地方不断自我提升、自我突破,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此,即日起,本报开设《从“两村”赛事 看乡村振兴》栏目,敬请关注。
今年夏天,“村BA”“村超”两大乡村体育赛事相继火爆全网,体育活动的繁荣也极大地促进了赛事举办地台江县和榕江县两地产业的发展,以赛带产、以赛促文、以赛助旅,“文体旅”融合互促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以人气聚财气,抢抓机遇发展乡村产业
在榕江“村超”决赛夜,随着冠军的决出,冠军奖品“小黄牛”的归属也终于尘埃落定。赛后,这头来自榕江县水尾乡水尾村的小黄牛被送到了车江一村,也因此,村超“冠军牛”成为了当地黄牛产业的一张响亮名片。
“这个牛就是我们今年‘村超’的‘冠军牛’,没有喂饲料,都是吃山上的青草长大的,肉特别的好吃,卖得很好。”榕江县水尾乡水尾村黄牛养殖大户潘广英说。潘广英和丈夫养殖黄牛20多年,平时潘广英会拍摄一些养牛日常放到网络上进行分享。今年,因为“村超”对“冠军牛”的品质认证,让他们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村超’火了之后,我们的高山小黄牛也借着这个热度火了起来,这段时间我们陆续接到了很多订单,大约有 200 多头,比往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我们对养殖小黄牛的信心越来越足了。”榕江县水尾乡水尾村党支部副书记潘智表示。榕江县水尾村以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和野放模式,积极发展小黄牛养殖产业。目前,全村30多户农户共养殖小黄牛200余头,村里通过村级合作社与村民签订代养协议,由经验丰富的村民分散管理、养殖,最终收入按“农户九成,合作社一成”进行分成,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全国“村BA”西南大区赛事期间,每天平均吸引超两万游客来到台盘村“村BA”现场观赛。在离台盘村不远的红阳村,今年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以上,餐饮和住宿给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同比增长 80%以上。
为抢抓“村BA”热度带来的经济效应,红阳村于今年3月引入来自凯里市的云村农文旅产业发展公司,通过村企合作共同开发运营乡村旅游产业,盘活闲置资源改造成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康养、社交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活馆,不断丰富消费业态,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水平,留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挖掘消费新热点,带动乡村产业拓展升级
“我们通过‘村超’期间攒下的热度,再结合我们在‘村超’现场的销售情况来判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贵州青于蓝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文创板块设计负责人罗芸说。在位于榕江县车民街道贵州青于蓝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里,绣娘们正在忙碌地赶制订单产品。据了解,该公司设计了40多款“村超”周边蓝染产品,仅7、8两月 “村超”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就达到20余万元。后“村超”时期,该公司继续围绕“村超”进行谋划布局,不断完善自身产业链条。
人气意味着“商机”,借着“村超”的东风,榕江县围绕“村超+产品”打造品牌,召集县内农特产品、非遗产品经营主体组成2200余个营销团队,对100余款本地农特产品开展推广销售。
“榕江抢抓‘村超’机遇,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打造全产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榕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谢青表示。“村超”期间,榕江县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达5.1亿元,同比增长52.71%。其中,榕江西瓜、榕江百香果、蓝染工艺品等多款农特产品热卖。
在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里,篮球、球衣、“村宝宝”、旅行包等十余款文创产品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比赛期间,线下体验店的最高日营业额可达17000多元。
“我们厂通过投入50多人的劳动力,花费一周的时间对87道工序进行加工,赶制出了第一批文创‘村BA’包。”台江县扶贫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箱包厂总经理周灿松说。这个文创包是台江县扶贫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箱包厂生产的第一只本地品牌的包。
据了解,“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里的产品都是本地企业生产,接到文创产品订单后,本地厂商第一时间到浙江进行面料和相关配件的采购,回来以后,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加工把文创产品生产出来。
发挥品牌效应,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招商引资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黔东南州及台江、榕江两县充分发挥“村BA”“村超”的品牌效应,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为夯实当地产业基础,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据了解,在榕江,自“村超”开赛以来,已有150多家企业到榕江对接招商,意向合作项目23个。在台江,今年前来考察调研客商130家,签订投资合同23个,签约总投资 24.73亿元,引进优强企业7家,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村BA”和“村超”以融合球秀、非遗秀、文化秀,突出乡土味、乡愁味、乡情味的乡村赛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别样体育盛会。如今,这样的乡村赛事有力有效激活当地乡村经济,不断促进当地的青年返乡创业,“村经济”逐渐步入常态化,引领着乡村振兴驶上“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