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梁学章) 近年来,从江县立足山地特色资源,重点发展“一药三香”特色产业,围绕“建标准、优服务、提效益”上优化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种植标准。时下,从江县种植2.5余万亩百香果迎来丰收,全县各地百果飘香,一幅幅生机勃勃,丰收喜庆的画面徐徐展开。
走近从江县东朗镇苗谷村百香果基地,郁郁匆匆的藤蔓下挂满金灿灿、圆鼓鼓的百香果,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搬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基地全部用于种植黄金百香果,经过精心管护,百香果挂果率高,果品优质,果子还没成熟就收到了大量订单,再借助“村超”的影响力,基地这点百香果根本不够卖,截至目前,我们基地已经累计售出百香果2000余公斤,收入5.2余万元,待果子全部成熟上市后,预计总产值能达到60万元以上,经验有了、销售渠道有了,靠‘果’致富指日可待。”基地负责人潘寨福笃定说道。
“我自己身体不太好,上年纪了,只好留在家里照顾孙子,空闲之余,村委介绍到百香果基地帮忙管理,每月务工十来天,每天120元,又将自家1亩地租给合作社经营管理,每年每亩租金1000元,工资加上租金一起收入过万元了,家里日常开销已足够,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正在采摘百香果的苗谷村村民欧老窝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东苗谷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百香果70亩,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基地共吸纳当地困难群众22人就业,累计发放工资17万余元,实现产业增产、农民增收。
苗谷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只是从江县发展百香果产业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在离东朗镇西北面的往洞镇秧里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同样呈现百香果丰收的喜人景象。
秧里村是往洞镇的一个小山村,高山环绕、路远地偏,全村175户,其中,脱贫户42户。受地理条件影响,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偏大,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为念好百香果“致富经”,走稳产业“振兴路”,秧里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这条主线,驻村工作队员、村支两委采取微信群、院坝会、小组会等方式集中宣传百香果种植相关政策,吸引返乡人才参与创业、引导群众种植百香果,将秧里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多渠道沟通,成功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村里现有百香果种植75亩,亩产百香果400来公斤,产值约36万元,实现群众增产增收。”秧里村党支部书记兰友生欣慰说道。
据悉,往洞镇现有百香果种植面积258.75亩,覆盖往洞镇秧里、则里、高传共3个村,预计亩产百香果约400公斤,总产值约124万元。
目前,从江县共建有标准化百香果种植基地2.5万亩,其中100亩以上基地61个,1000亩以上基地4个,种植主体涉及企业11家,合租社15家,散户456户,产业覆盖15个乡镇(街道)116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