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琴 姚海燕 班福丽
今年来,岑巩县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自身的首要职责,坚持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抓手,围绕听讲帮办“四字诀”,按照“主动问需、能办必办、服务到家”的服务理念,全县上下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零距离、面对面听群众最想说的、讲群众最想知的、帮群众最所急的、办群众最所盼的,持续推进听讲帮办“四字诀”,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走深走实,真正做到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
天星乡:倾听心声讲政策 帮助群众办实事
近年来,岑巩县天星乡积极落实“听讲帮办”四字诀工作要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抓手,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自身的首要职责,不断深入群众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
该乡党委始终把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聚民智,作为为民解忧的“直通车”和为民服务的“连心桥”。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大走访、“敲门行动”、院坝会等契机,多渠道广泛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民意。结合入户走访梳理排查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困难,建立常态化收集办理工作台账,制定化解工作方案,明确完成时限,做好跟踪走访,形成一案一策,确保问题落到实处。今年来,对该乡辖区内7个村进行逐户走访,共开展党政机关大走访600余人次,走访群众4100余户,收集问题线索13条,办结13条。
为增强政策知晓度,该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为主旨,广泛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党委指导各党支部采取集中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干部职工大会等方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建设重要思想,聚焦做好“听讲帮办”四字诀,做到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天星乡党委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结合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的帮扶政策,积极帮扶解决就业和产业发展难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截至目前,已补助20万元财政资金,惠及脱贫户、监测户共计130余户,总计发放季节性救助粮食4005公斤,覆盖全乡7个村低保对象70余人。乡党委联合黔东南州民族中学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帮扶村优秀学子发放助学激励金,向19名优秀学子发放助学激励金1.8万余元。乡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应急、综治等多站对辖区烟花爆竹、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群众生产安全。
为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天星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万元对三星村示范点进行阵地建设、改善办公设备。同时,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红星村石方屯组庵边便民桥的修建,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架起党群“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该乡还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建立乡镇领导包村工作机制,持续深化“1+2+N”发展思路,全力抓好“水稻制种和油茶”两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肉牛、中药材、黄花、吊瓜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天星乡已发展水稻制种产业4004亩,油茶产业4500余亩,全乡肉牛存栏2010余头,发展吊瓜2200余亩,中药材2320亩,黄花500亩,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高效化、示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对农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爱家乡、我行动”等主题活动,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打造,携手干群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生活。
羊桥乡:“听讲帮办”四字诀 助力安全生产
连日来,岑巩县羊桥乡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抓手,扎实做好“听讲帮办”四字诀,助力安全生产工作。
近年来,羊桥乡始终坚持把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聚民智,作为为民解忧的“直通车”和为民服务的“连心桥”,通过“敲门行动”、院坝会、火炕会等形式,多渠道广泛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民意。今年来,各村(社区)到组到寨开展安全生产群众会议300余场,收集民生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10个,已解决问题10个。
为增强政策传播力,该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言,传递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走入群众心坎,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今年来,共开展各类入户宣传300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
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坚决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利用“赶集日”开展交通劝导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提升群众的安全素质。同时对村内木质房进行全面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排查电线是否老化,人走是否断电,柴草堆放是否合理等问题。
今年来,该乡积极组织党员、“五老”,驻村工作队,积极办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移交道路交通安全出行问题8条,协助办理28条,开展农村宴席打招呼和指导87次,流动摊贩食品监督检查80余次,排查整改用火用电隐患182处,全方位深抓细办群众“安全”事,增强群众安全感。
客楼镇:“听讲帮办”四步走 全心全意解民忧
岑巩县客楼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活动部署,聚焦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题。
以听为基,体察民生民情。为有效与群众沟通,切实掌握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客楼镇以“群众无小事”为中心思想,让党员干部走到村里,走到百姓家,走到田地间,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做出样子,扎根基层为民干事。公开村级负责人电话及电子邮箱,开设政务公开意见箱,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全方位征求群众意见,精准掌握群众需求,耐心倾听群众想法。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压实责任,把群众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来,已完成4个村75个村民小组走访,收集意见30余条,解决问题20余个。
以讲为刃,传达信息到位。以关工委为主力,组建“五老”宣讲团,采取座谈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将党的政策方针与大走访相结合,运用流动课堂、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送课上门,开展理论宣讲和传递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其特殊经历为着眼点,把党的声音转变为百姓爱听的语言、事例传进人们的心里,引导群众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目前,以五老宣讲团为主的宣传活动已召开30余次,开展院坝会议、座谈会议等40余场,覆盖全镇人民2200余人次。
以帮为辅,解决急难问题。结合党委政府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以实际情况,研判群众所提问题及解决办法,建立研判机制,切实解决百姓问题。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到4个村75个村民小组,化身为网格员,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梳理群众急难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一村一品”政策,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全镇共划分为23个治理网格,累计提供政府服务3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20余次。
以办为实,满足群众需求。优化办事效率,按照“主动问需、能办必办、服务到家”的理念,以群众需求为首要,为群众办实事,建设农贸市场、连心桥、集镇生态防洪堤、11人制标准足球场等民生项目,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借助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帮助驻村干部协调群众解决基础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切实将帮扶责任、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归纳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工作台账,开展经验交流会,为民生建设夯实基础。今年,已借助州金融监管局、县委组织部等帮扶单位对该镇22名困难高考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1万元,开展经验交流会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