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光昌) “百合落地是庄稼,明年抱个金娃娃,金娃娃。”8月21日,在石更村坝子里,村民一边种植百合,一边哼着歌谣,坝子上空飘荡着欢乐的劳动之歌。
石更是天柱县坪地镇的一个偏僻山村,与高车村一起合并为更高村。这里海拔780米,土质疏松,是适合种植百合的好地方!机耕道直达田间地头,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为群众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跨村种百合,旱地也增收。“这些旱地无法种植水稻,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收入又不高,我们就承租下来种植百合了。”返乡农民工、基地负责人、坪地镇兆寨村村民姜继坤说,他和好友姚茂和引进黎平县种植能手吴芳专门负责基地的百合种植技术,在石更流转旱地50亩,涉及农户40户,户均发放土地流转费约1250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笔收入。
“与其荒着,不如租给他们种植百合。”流转旱地的村民姜继波说。
一业落地,带动三县村民就业。石更百合基地从5月犁地松土以来,雇请本地农机手、起垄、消毒、施肥、下种等务工人员39人。其中天柱坪地镇便桃10人,石更本地村民18人,黎平县九潮镇村民8人,三穗县款场镇村民3 人。
“10元一个小时,多劳多得,我已经干了28天,收入近3000元。”石更村村民黄德才说。
坪地镇是天柱县鱼塘水库的源头。鱼塘水库是天柱县最大的饮用水源地,号称“10万人的大水缸”。大水缸要保持水质干净清冽,防止水源污染,不适合搞养殖业,只适合发展没有粪污排放的种植业。
“我们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经过多方考察和调研,百合是大健康产业,又是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产业,我们决定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的群众家门口就业。”石更百合基地合伙人姚茂和说。
坪地镇村民种植百合助民增收是天柱县发展百合产业助民增收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天柱县鼓励返乡农民工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比较优势,采取“党支部+种植能手+百合+农户”等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实施订单农业,积极流转土地,发展百合产业1300多亩,带动村民走种植百合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