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卫芳
餐巾纸、口罩、塑料瓶……记者发现,不少共享单车的车筐成了“移动垃圾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共享单车车筐被乱扔垃圾的现象并不少见。海淀区信息路紧邻写字楼和商场,一排排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上。路口三四平方米的区域里,停着7辆共享单车,其中5辆单车的车筐里都有垃圾。在上地南口公交站附近,50米长的人行道上,有32辆共享单车车筐里放着纸巾、塑料袋、奶茶盒、零食袋等垃圾。(9月4日《北京晚报》)
眼下,在我们的各地城市里,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这不但大大便利了广大市民的出行,而且也对城市的环保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环保的需要。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许多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比如:有的人认为反正共享单车姓“公”不姓“私”,于是在使用时便把单车车筐当成了“移动垃圾桶”,不是把使用过的面巾纸随意丢入车筐中,就是把空矿泉水瓶也丢入车筐中。有的甚至还把吃不完的各种食品也统统丢入车筐中,不仅造成车筐被弄得油滋滋的,而且也使得后面的骑行者不敢把物品放入车筐中。
众所周知,车筐成了“移动垃圾桶”,不仅有碍观瞻,而且也影响了城市的公共卫生。这显然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体现。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共享单车成为了“移动垃圾桶”,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骑行者要自律。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位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要视共享单车为自己的车辆,做到爱护单车,自觉养成使用完单车后,将车筐里的垃圾随手带走,以便方便更多的人使用。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追责。单车管理部门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等处罚手段,让不文明骑行者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倒逼广大骑行者学会文明骑车。
一辆小小的共享单车,它既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也是每一位市民文明、素养、公德心的一个真实写照。因此,笔者以为,每一位骑行者都应养成文明骑车,自觉做到呵护单车,切不可把共享单车当成“移动垃圾桶”,而乱扔乱丢垃圾,从而让“共享单车”成为一辆“文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