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9月06日

凯里市开怀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谭厚锋 李莎

苗族古歌古辞是苗族过去历史、社会、文化以及制度等方面的总汇,是苗族人民的经典,具有民族学、历史学、哲学等方面的价值。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开怀村在白虎岭打造的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是该地区唯一刻录苗族古歌古辞的碑林园,将苗族不同支系的古歌古辞刻录在青石碑上,形成了一个露天式开放的苗族古歌古辞文化博物馆。其体现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指示。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是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弘扬该区民族历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创新方式。

一、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

苗族古歌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包含了宇宙诞生、世间万物起源、开天辟地、洪水滔天、民族迁徙、社会生产与分工、社会制度、风俗文化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苗族人民世代以口传心记的方式进行传承。2011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学会、凯里市苗学会和开怀苗学分会共同策划并发起,由开怀村村委具体组织实施,通过官方途径和民间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建设目的在于以青石碑刻为载体,记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苗族贾理》以及《苗族议榔词》,以便于更好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位于开怀村白虎岭坡顶,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开怀村白虎岭坡顶碑林园内的“苗族古歌古辞”分为第一篇和第二篇。第一篇以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苗族古歌》为范本。使用高1.5米,宽0.9米的长方形青石碑刻录。碑额左右各刻画蝴蝶一只,中间刻录苗族古歌标题,碑座长约0.9米,宽约0.3米。2011年开始建造,2020年修建落成。碑刻主要内容及数量为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栽岩议榔词7通,记录各界对凯里市开怀村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捐助情况的功德碑6通、扶持资金项目碑记1通、排歌2通、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序1通、贵州·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简介1通、苗族古歌歌词碑林园引言1通。依据燕宝搜集整理的《苗族古歌》,内容有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洪水滔天、妹榜妹留等,刻录青石碑187通。第一批苗族古歌古辞碑,共立有206通。

第二篇依据《巴拉河流域(开怀片区)十七路古歌集》的内容为范本,使用与第一篇章同款青石碑,以苗族古歌歌骨为主进行刻录,于2021年6月开始修建。时至今日,刻有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第二篇章简介1通、开天辟地青石碑10通,其他内容则正在刻录中。

二、历史价值

苗族古歌古辞碑园以七言形式系统记录了苗族先民对于天地产生、万物起源、民族迁徙等方面的内容。如《沿河西迁》中讲述了苗族祖先因居住寨子人口过多,向其他地方迁移的事件。开怀村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所刻录的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记忆的重要体现,其具有一定的记事、记人与叙事价值。因此,通过青石碑刻内容不仅可以了解苗族的起源,也可借此透视苗族先民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

开怀村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所刻录的苗族古歌内容虽有一些神话成分,但包含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内容,其可以作为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印证与补充材料。如在《沿河西迁》中提到的香旎,就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是苗族迁徙过程中一个领头人。在《沿河西迁》中还提到了的一些地名如欧西、欧绍、龚留、南宫、鸠密均为贵州省台江县和凯里市区域内的真实地名。部分神话与历史的印证,在感受前人智慧结晶的同时明白自己是其中承上启下的一员,增强苗族历史的厚重感。

民族记忆与历史发展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是凝聚民族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开怀村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的内容是苗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见证,如在苗族古歌中记载了耕种工具制造、民族迁徙原因、苗族姑娘跳鼓舞的步伐以及苗族小伙吹芦笙的方式等。此外,在每一块碑额上左右均刻有一只蝴蝶,赋予了青石碑一定的民族艺术价值。碑额上刻蝴蝶,还体现了当地苗族人民对于蝴蝶图腾的崇拜以及对于民族历史的追忆。这些内容和图腾,是对苗族先民积淀下来的工具器械、思想文化等文化遗产的自觉记录与传承。

三、现实意义

开怀村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是记录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最直观的活教科书,是对苗族古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对于延伸宣传教育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苗族古歌中蕴含着苗族先民对于人类诞生、万物起源等方面的哲学思考,以及一些工具器械、文化行为等方面的描述。打造开放式、易于持久保存的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有利于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能够帮助年轻的一代了解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特征;能够进一步拓展青年一代的视野与思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可以吸引其他爱好苗族文化的群众、游客以及专家学者前往观光旅游与开展学术研究。

凯里开怀村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缺乏核心产业作为支撑。经黔东南州苗学会、凯里市苗学会和开怀苗学分会学者规划,由开怀村负责具体实施,以苗族古歌古辞文化为载体打造地方性文化标识物,提升地方知名度。依托凯里市开怀村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打造文旅融合产业、“双休日”经济以及康养民宿经济,以此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开怀村对于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的建设,是在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民族文化基础上实现了百姓增收和辐射效益,实现了苗族古歌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凯里市开怀村收集整理不同苗族支系的苗族古歌古辞内容,不仅记录了苗族先民对于宇宙、世间万物起源的认识、生产生活状况,还记录了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情况与文化互动情况。因此,凯里市开怀村苗族古歌古辞碑内容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智慧结晶,是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结果。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凯里市开怀村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 碑文精神的现实写照。

四、结语

凯里市开怀村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的打造,是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要求。凯里市开怀村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不仅创新了苗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加强了各民族团结友爱情谊,还将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是民族团结的标识、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是普及和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能够进一步将苗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苗族文化走进群众、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 2023-09-06 1 1 黔东南日报 c226197.html 1 凯里市开怀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enpproperty-->